负面评价是孩子自信的“杀手”

负面评价是孩子自信的“杀手”

前文说过,孩子还小,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他们又非常信任父母,因而往往会把父母对他们的评价转为自我评价。由此不难看出,当父母给予孩子负面评价时,孩子一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作出错误的自我认知。因此,父母在评价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且要考虑到,孩子因为年龄限制,做很多事情时未必能够马上做到最好,因而父母要对孩子怀着宽容的态度。总而言之,作为父母,本着为孩子负责的态度,我们一定不要轻易给孩子负面评价,否则就会抹杀孩子的自信。

在亲子教育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当孩子的表现无法达到父母的预期时,父母总是会生气地给孩子贴标签,诸如“你怎么这么笨”“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你到底长没长脑子”等,这些话父母说起来很容易,却从未想过,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受到的心灵创伤,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也未必能够消除。因此,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也本着爱惜孩子的原则,绝不会这样轻而易举地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父母会不以为然:孩子那么小,懂什么呢?的确,孩子是很小,但是再小的孩子对于父母也是非常敏感的,也能从父母的语言中感受到父母的态度,也会被父母的语言暴力所伤害。尤其是对于那些年幼的、无法正确认知自我的孩子而言,父母不负责任的话对于他们的杀伤力更大。即便是父母在气愤之下口不择言说出来的话,他们也完全有可能信以为真,这样一来,他们的心灵受到的伤害可想而知有多么严重。

周末,妈妈要去单位加班,原本想带着泽泽一起去单位,但是泽泽早晨想要睡懒觉,所以妈妈就允许泽泽留在家里。前一天晚上,妈妈就叮嘱泽泽留在家里一定不要碰危险的东西,诸如电、水、燃气等,泽泽当即答应。

然而,妈妈在单位加班到中午,正准备午休呢,就接到泽泽打来的电话。原来,泽泽趁着妈妈不在家,想自己学习做炒鸡蛋,结果不小心把锅打翻,导致厨房着火。妈妈第一时间冲回家里,这个时候,邻居已经报警让119来灭火,看到泽泽安然无恙,妈妈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但是妈妈马上愤怒地训斥泽泽:“你这个孩子是脑子坏掉了吗?我千叮咛万嘱咐让你不要动火,这下子好了,差点儿把家都烧着了,你满意了吧!”泽泽被妈妈骂得哭起来,一旁的火警说;“好了,不要骂孩子了。孩子还没有成年,原本就不能独自留在家里,这对于你而言也是一个教训吧!”听到火警的话,妈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羞愧地低下头。

在这个事例中,家里发生火灾,妈妈当然最关心泽泽,所以才会心急火燎地赶回家。在看到泽泽没有任何危险之后,妈妈又心疼家里烧坏的东西,因此开始抱怨泽泽不听她的嘱咐,居然动火。其实,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妈妈的做法有很大的错误,那就是不应该把未成年人单独留在家里。从本质上而言,泽泽也是出于好心,他想趁着妈妈不在家学习炒鸡蛋,也许还想炒鸡蛋给妈妈吃呢!只不过他没有意识到危险,所以导致危险发生。

孩子的心思很奇妙,有的时候,也会突发奇想。作为父母,不管看到孩子做出怎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也不要抱怨孩子,更不要嘲笑或讽刺孩子,也不要严厉地呵斥或惩罚孩子。孩子做每件事情都是有原因的,父母要洞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疏导孩子的情绪,解开孩子的心结。

父母一定要记住,孩子会从父母的眼睛里和嘴巴里认识自己,这是因为孩子小时候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如何评价自己,而当自我意识渐渐觉醒,他们就开始通过父母对他们的理解和评价来认知自己。从这个角度而言,父母对于孩子的评价,往往决定了孩子对自己是否有信心,是否能够正确认知自己、正面评价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唯有无条件热爱孩子,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才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