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理解

你要按我的想法生活,我喜欢断舍离,你也必须喜欢。要问我为什么?那是为你好,断舍离以后干净卫生,舒服,多好啊。

这个理念是不是你想说的?很耳熟对不对,是不是特别像:你赶紧嫁人,嫁人才能幸福,我是为你好,不是逼你。

是的。

父母的逼婚,和你逼他们断舍离一样,都属于一种思维——

你要按我的想法生活。

被逼婚的感觉不舒服,被强迫断舍离也不舒服。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问题,每个人天然地有按自己价值观生活的权力。

强加于人,就是独裁。

同样地,他人让你不进行断舍离,也是独裁。

每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影响,也有后天的影响,如果你也经历过父母所经历的岁月,相信也会形成和他们一样的价值观。

这个理解,叫共情。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在人性观还是在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上似乎都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