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续修格式

第四节 家谱的续修格式

家谱的格式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

一、商代的甲骨家谱和青铜铭文家谱较为简单,仅录世系。

二、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

1.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世代顺序排列。

2.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位。

3.贯连写。

三、魏晋南北朝的家谱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

四、唐代家谱,大多为合谱,一般是以姓为单位排列连写。

五、宋代家谱,主要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编撰的《欧阳氏谱图》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以下类推,至现存者为止。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从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六、明清时期的家谱,大多取法于宋代家谱,卷首列世系总表,以方便查寻,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明、清以后,家谱的排列顺序大致如下:

谱序、题词、恩荣、凡例、谱论、图、节孝、像赞、考、世系、世系录、派语、族规家训、墓地图、传记、文献、主修者姓名、五服图、余庆录、附录等。

七、近现代家谱基本上延续了明清时期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