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图 腾

第九节 图 腾

图腾,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也是民族文化和文明的开端,它有着融合天地、成就众生的功能。图腾的诞生,体现了远古人群对群体习俗的区分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图腾的核心是图腾物的救治作用和养育功能,它一度记录和承载了人们的崇拜对象、敬仰方式和神话传颂。

图腾本身就是部族的标志,它包含了部族的血缘文化和地域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敬天仰祖、凝族和亲的基础。图腾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姓与氏,代表着部族的符号,成为中华姓氏文化的起点。

简单地说,图腾就是远古部族的族徽,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选取的一种自然物类或现象,作为部族的标志。这些物类和现象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具有养育、庇护和承救人群的作用和功能。为了感恩,人们将这些自然物类上升为最高的精神寄托,群体崇拜。

图腾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群组阶段,众多的部族有了各自信仰的崇拜物。在生活和生存中,部族与部族之间有了明确的区分,各部族之间相互联姻,形成了偶婚,避免了种群退化。

偶婚制的产生改变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原来彼此毫无关系的男女,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关系网,联系着两个部族间的亲情。在一定程度上两个或者多个图腾群体融合在一起,创生了公共部落,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图腾的演变:

1.初生阶段:图腾对象是对自然形态具象的摹写。

2.发展阶段:远古时期,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选择了依赖和敬重自然,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活习俗。从对自然具象的摹写到高度凝炼、概括和夸张,都赋予图腾物一定的意念和希冀,从而产生了物象崇拜。

3.鼎盛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图腾逐渐从具象摹写到抽象意念,融入了人们的意识形态之中。图腾划分了部族,阻止了群婚,与群体不可分割。在最艰难的时刻图腾物总会给人群带来生存的希望,所以人们在崇拜图腾的同时也开始保护图腾对象。

二、图腾的表现形式:

1.彩陶图腾:如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常见的鱼纹、鸟纹、壁虎纹、蛙纹、猪纹、羊纹等。

2.融合图腾:融合图腾是诸多部族在长期发展的基础上,相互融合,相互团结,逐渐发展壮大的结果。如龙图腾,则是源于人们对自然界风云雷电的崇拜而产生的图腾。当万物在轰然的雷雨之后,通过雨水才能够生长繁衍时,人们对天空中那飘然而下的雨水感恩戴德,因此将雨水形成的天象和雷声轰鸣,赋予雨神的象形物“龙”加以崇拜。我们民族对“龙”的崇拜是根深蒂固的,无论古今,“龙”的精神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在人群发展的过程中又赋予“龙”其他动物的优点,塑造出上可升天,下可入地,行风施雨的具象。“龙”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着恍惚幽冥的通灵感,其穿越云雨的神奇功能,更是人们所期盼和向往的,它一度代表着国家的权力与尊严,而飞扬在皇权的旗帜之上,世代延续。

3.装饰图腾:相传,天地之分于盘古,盘古出世时将身体一伸,天即升高,地便下坠。天地相连之处,盘古则用大斧劈出一道豁口,天地即分。盘古的盘,即是葫芦,古意为开端。葫芦图腾用来佩戴和装饰,以示瓜瓞延绵,子孙永续。

4.姓氏图腾:姓氏图腾是族群自立的标示,也使婚姻制度的产生有了依据,它阻止了同一群体之间的相互通婚。婚姻制度的确立,保证了优生环境,壮大和优化了群体力量。

5.旗帜图腾:旗帜图腾是部族指引方向的精神力量,代表一个部族的信仰和信奉。

据考证,夏族的旗帜就是龙旗,一直沿用到清代。史书上记载古突厥人、古回鹘人却是以狼为图腾,20世纪50年代,哈萨克族部落还在沿用着狼图腾的旗帜。

图腾在服饰、纹身、舞蹈、政治、战争、祭祀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