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规家训
一、族规家训的作用
家训是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宗法制度,而拟定的行为规范,是用来约束家族之人的行为准则。家训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家族道德教育可起到一定作用。
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战乱,在国家不能安定,法度不能明确的时候,家训做为一种代补制度,一度发挥了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最早记录家训的为《吕氏春秋序意》中的黄帝“诲颛顼”文。汉时家训作为治家良策,成为人们“修身”、“齐家”的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家训、家规都以资后世子孙遵行。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难。”等代表了节俭持家的思想。
家训之所以为人们所重,因其主要是推崇忠孝节义、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家谱中较为常见的家训家规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1.注重家规、家法。
2.和睦宗族、乡里。
3.孝顺父母、敬长辈。
4.合乎礼教、正名分。
5.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二、家训家规选录。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泾川徐氏宗谱文
十不宜文:
一不宜语言造次,妄议大典;
二不宜学识不广,担当重任;
三不宜耗糜公费,优游以待;
四不宜漫施笔墨,僭列笔端;
五不宜评论人品,瑕瑜莫掩;
六不宜越分兼营,气力枉用;
七不宜劝勉过激,多生畏忌;
八不宜时俗不从,性成固执;
九不宜思虑寡当,贻诮老成;
十不宜口是心非,负疚永夜。
十乐文:
继绍久远,以崇祖德,一乐也;
联集繁众,以笃宗谊,二乐也;
尊卑序,行派正,三乐也;
忠义著,善良表,四乐也;
追溯幽踪,考述隐迹,五乐也;
庙宇因之以整,坟茔因之以清,六乐也;
同祖各迁之地,得分晰而明也,七乐也;
不经谋面之人,得常常亲见之,八乐也;
同族之善者知之,其不善者亦知之,九乐也;
虚生一世,藉手一时,十乐也。
马氏铜柱堂家规
为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马革裹尸,义无反顾。
为相:高策良谋,识见卓绝。股肱赤忠,高风亮节。
为文:才高博洽,绛帐垂风。不拘陈习,达生任性。
为技:工妙技奇,巧思绝世。遗惠国人,千代称智。
为母:质朴无华,贤慧端庄。严教子孙,治家有方。
为民:敦厚谨慎,节俭谦虚。孝敬父母,和睦乡里。
为族:包容宽厚,海纳百川。枝繁叶茂,源远流长。
张公百忍歌
百忍歌,歌百忍;
忍是大人之气量,
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
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
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
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
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