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辈派语

第十五节 字辈派语

派语又称字辈,是记载宗族世系人名的派语,实际意义是起名时所要遵循的顺序和规则。因各地的习俗不同,又称昭穆、班行、班辈、班次、辈分、辈序、字派、派引、派序、排行、排行歌、排行诗、派行诗、派辈字、鸿排诗、字辈谱等。

字辈派语通常是一些寓意深刻的四言诗、五言诗或七言诗。派语起源于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派语。

派语的形式、涵义等一般都比较单一,内容主要是修身、治国、平天下,或者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

字辈的形式分为以下几类。

一、四言类诗体。

四言类诗体属于比较常见的,其广泛被各大家族使用。如山东日照丁氏,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时,从第十三代开始将字辈定为:“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此套字辈以四言的形式,叙述了日照丁氏的来历、迁徙、发展以及对子孙后世的祝福与期望。

二、五言类诗体。

五言类诗体字辈是属于很典型的诗体,其内容多为修身治国之类。如安徽怀宁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义门陈氏宗谱》:“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使用五言字辈最有名的家族要数孔氏家族,自孔氏55代开始字辈为:“希言公彦承,宏文珍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三、七言、八言诗体。

七言诗体如湖北省江夏区程氏的字辈:“晋戍元谭程氏叟,世系流衍在歙休,明伊隶洛光先绪,凤岳守歙迈众流,庆祖从命迁鄂渚,文孙有志壮千秋。神童本系江南出,伫看楚立万世侯。”八言的有武侠作家金庸家族的,即著名海宁查氏家族字辈:“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此字辈自海宁查氏第七世开始用,金庸为二十世良字辈。

四、对联字辈。

对联形式的字辈,最早出现于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字辈加上自己的匡字组成的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

五、双重字辈。

明朝朱元璋为其后代定字辈时,考虑到后代会有重名的现象,就给每个儿子定了一套字辈,而后又作规定,他们的后代除了使用所定字辈之外,名字中第三个字还必须以五行相生的形式为偏旁来定。他的儿子辈均为木字旁,所以其孙子开始就以火为偏旁,这样就以木、火、土、金、水的形式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