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五 服

第十五节 五 服

五服在不同时期说法不一:

一、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曰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为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书·康诰》记载,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

二、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三、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四、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即此意。服期分三年、一年、五月、三月。

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

一、斩衰(音摧),丧服名。衰通“缞”。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

二、齐衰(音摧),丧服名。齐,下衣的边。齐通纃,衰通缞。是次于“斩衰”的丧服。用粗麻布制做,断处缉边,因称“齐衰”,服齐衰一年,用丧杖,称“杖期”,不用丧杖,称“不杖期”。

三、大功,亦称“大红”,丧服名。是次于“齐衰”的丧服。用粗熟麻布制做,服期为九个月。

四、小功,亦称“上红”,丧服名。是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月。

五、缌(音思)麻,丧服名。是次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较“小功”为细。

“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不同形式,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现代社会丧葬形式有所简化,丧服除了在家孙子辈的孝帽上缀红缨,其余人等服制没有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