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读】
2025年11月18日
【读一读】
中医药获诺贝尔奖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打摆子”这个病吗?在医学上,这个病叫疟疾,它是由蚊子叮咬人体后传播一种寄生虫而导致的疾病。得了疟疾非常难受,人会出现发热、发冷、打寒战、身体痛等症状。在非洲和东南亚的一些热带国家,有一种恶性疟疾的死亡率很高,但一直没有治疗此病的有效药物。
为了攻克疟疾,1967年5月23日,我国政府组织全国的相关专家联合研究抗疟新药,这个计划叫“523计划”。屠呦呦担任其中一个研究组的组长,她带领科研人员广泛查阅中医古籍,走访名老中医,从两千多个方子中选定了青蒿这味中药。青蒿在我国古代是治疗疟疾的主药,历代医学著作都有记载。但研究组经过反复试验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屠呦呦又反复查阅中医古代文献,最终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一段文字:青蒿一把,以水二升泡,然后绞榨取汁服用。屠呦呦陷入沉思:为什么葛洪不使用中医常见的煎药方法,而是要用这种方法来制取药物呢?是不是煎煮温度比用水泡的温度高,破坏了药物的有效成分呢?
想到这一点之后,屠呦呦改用乙醚来提取青蒿抗疟疾成分,因为乙醚的沸点远比水低。随后,研究组将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青蒿提取物给染有疟疾的小鼠做治疗试验,结果发现疗效显著提高。
在此基础上,她的团队在经历了190次试验失败后,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找到了抗疟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此成分对恶性疟疾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已拯救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对治疗疟疾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使她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的世界最高奖。在颁奖大会上,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