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

鱼龙

在华夏文化中有个说法,叫“鲤鱼跃龙门”,意思是说只要鱼越过龙门,就可化成龙了。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个传说,鱼就是鱼,不可能变成龙,更何况龙是一个虚无的动物呢。但是,不管你相信与否,在浩瀚的海洋中,却真有鱼龙这种动物的存在。

在距今2.3亿年前的远古海洋里,鱼龙就已经出现。在盛产茅台名酒的贵州省茅台地区,就发现了这种原始的鱼龙——混鱼龙。它头长、脖子短,身体像现在的海豚。它的四肢已经退化了,变成善于游泳的鳍脚。鱼龙是以海洋中的鱼类、蚌类或其他脊椎动物为食的。混鱼龙是整个鱼龙家族中最小的一类,体长不到一米,最长的也只有两米多。

从广阔的海洋里钻出一个尖尖的长鼻子动物,它长得像现在的海豚,嘴长长的,里面长满了尖尖的牙齿。这种动物其实也是一种爬行动物,是一种在水中生活的爬行动物,就像现代的哺乳动物——鲸鱼在水中生活一样。这种动物的名字叫鱼蜥,或者叫鱼龙。它的四肢适应水中游泳的生活已经变成非常结实的鳍状,而且尾巴也变得像鱼尾巴一样了。

鱼龙的身体是流线型的,像鱼一样,但它不是鱼,因为它不用鳃呼吸,而是像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一样,用肺呼吸空气。鱼龙也不像鱼那样在水中产卵,它是把卵留在自己的身体里,这样就可以安全地把卵孵化出来。它们的孩子出世后,终生都生活在海洋里。它们在大海中过得非常自在,有些鱼龙可以长到13米多。

鱼龙化石

那时的海洋里还生活着一类短头鱼龙,以软体动物为食,它的头短而粗,嘴里长着几排像纽扣似的牙。许多软体动物都有坚硬的外壳,是为了保持柔软的身躯不受到伤害。短头鱼龙那纽扣般的牙齿,其力量非常大,“咔吧”一声就能把软体动物的壳压碎。这时,鱼龙就可以大吃一顿壳里面鲜嫩的肉质了。短头鱼龙身体不成比例,头小,个头却不小,它的四肢比同时代的其他鱼龙都要长很多。有的短头鱼龙能长到10米~14米,比起混鱼龙来,它可是“彪形大汉”。

在鱼龙大家族中,最常见的就是生活在1.5亿年前的真鱼龙了,它是整个鱼龙家族的杰出代表。它的身体为流线型,皮肤裸露,很适于在水中游泳。它长长的脑袋,鼻孔长在头上方,嘴里长满了又尖又大的牙,有100多颗,最多可达200颗。鱼龙有两只大眼睛,还长着一种叫巩膜环的保护眼睛的结构,这说明鱼龙的视力很强。它的听力也比其他爬行动物好。难怪有人夸它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海中霸王呢!

鱼龙是怎样在大海中遨游的呢?是像鱼,还是像海豚?都不是,它游起来更像现代的企鹅。几年前,在英国的一个博物馆地下的采石场里,发现了一些鱼龙化石,有脖子、前肢和尾巴。不用说,鱼龙的两个前肢是用来划水的。真的这样简单吗?经过科学家们的仔细研究,发现鱼龙的前肢除划水外,还具有“定向舵”的功能。当它想缓慢游动时,就划动两个前肢;当它想要快游时,会使劲地摇动大尾巴,像箭一样,划过水面而去,前肢划水的作用反倒是弱了。

发现第一具“龙”骨架的,是英国一个12岁的小女孩,她叫玛丽。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的家毗邻大海,她的父母靠捕鱼和卖贝壳化石维持生计,而小玛丽常到海边的岩石中去采集海贝化石。1811年的一天,玛丽在岩石中发现了一个奇怪动物的骨骼化石,好像是一只曾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古代爬行动物。这个发现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经过研究证实了这件化石确实是一种海生爬行动物的遗骸。它死后骨头被泥沙埋在海底,变成了岩石中的化石。不知过了多少百万年,海底的岩石由于地壳相互碰撞的作用,被抬升了很多米,露出水面。在日晒雨淋的风化作用下,一部分岩石破碎了,形成了今天海边的峭壁。而这个古代海洋中的爬行动物骨架恰好是在这个峭壁的表面,结果被玛丽幸运的发现了。后来当科学家们把这些骨骼化石拼在一起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一只已经灭绝2亿年的鱼龙化石。

玛丽发现的这个化石叫什么呢?当时科学家们都用拉丁文或希腊文给动植物起名字。因此,这个化石也不例外,给它起了个“Ichthy saurus”的名字,“Ichthys”在希腊语中是“鱼”的意思,而“Saurus”是希腊文的“蜥蜴”。所以早期的古生物学家把它翻译成“鱼蜥”,后来才被改叫鱼龙的。

鱼龙化石

绝大多数爬行动物都是卵生的,就是说它们大多靠生蛋来繁殖后代。一般的爬行动物都把蛋下到沙子里或自己的窝里,而鱼龙却不同,它们不能在水下产卵,也无法爬到陆地上产蛋。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繁殖的呢?

140多年前,人们在岩石中发现一具十分完整的巨鱼龙化石。奇怪的是,大鱼龙的肚子里还有一条长得非常相似的小鱼龙。那时,一些人认为是大鱼龙吞食了小鱼龙,后来,科学家们在德国的霍耳茨马登附近发现了300多条鱼龙的骨骼化石,除了数量众多的鱼龙骨骼和皮肤化石外,还意外地找到了一些腹中带有幼体鱼龙的雌性鱼龙骨架化石,这样的骨骼标本共有20多具。

鱼龙“公墓”里发现的所有成年雌性鱼龙的体腔中几乎都有小鱼龙。甚至在一种名叫四裂狭鳍龙的雌龙腹腔中找到四条小鱼龙。其中有三条在体腔内,一条刚要出世。它的身子在体外,而头却在妈妈的肚子里。大自然的石化作用将鱼龙的生殖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通过对这些标本的研究,科学家的认定,小鱼龙出生的时候并不是很快地离开母体的身体,在分娩时,小鱼龙的尾巴首先渐渐地由母体伸出,但整个身体并不出来,一直到小鱼龙已经可以使用尾鳍和鳍脚的时候为止。快生下来的小鱼龙个头较大,一条3米长的雌鱼龙所生的孩子可达0.5米~0.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