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獭

海獭

海獭是一种相貌与水獭很相似的动物,主要生活在白令海和加利福尼亚沿岸。海獭体长约100厘米~120厘米,体重达20千克,整个身体像一个圆筒,尾巴比较短,约30厘米。海獭的后足非常发达,又短又宽,趾间有蹼。它耳朵的位置特别低,基部位于嘴角的水平位置。又短又钝的吻部长有白色触须。头部的毛色呈浅褐色,身体的毛色为深褐色。

海獭

长期栖居海洋中的食肉动物并不多,海獭算是其中之一。海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生活在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它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海水里,连生产与育幼仔也都呆在水里,很少上岸觅食。在寒冷的海域地带,动物为了抵御寒冷,一般都有厚厚的脂肪,如海豹、北极熊等,但海獭是个例外,它为了保持身体的热量,总是不停地运动,不断地进食。当然,它还有一身极好的皮毛帮助它抵御严寒。它的毛皮致密,保温效果非常好,而且还能把空气吸进毛里,形成一个保护层,使寒冷的海水不能接近皮肤,寒气不能侵入。海獭一般在浅水中觅食,它的胃口很好,海胆、海蛤、石鳖、鲍鱼、乌贼等,只要是能吃的都会吞进肚里。有时海面上刮起大风,大浪一个接一个地涌起,这样恶劣的天气,照样不会影响它的食欲,甚至风浪还会成为它觅食的帮手。它能准确地判断两次海浪冲击的间隔时间,当前一个浪头拍岸后,它会及时地跳上岸,忙碌着挑选被海水带上来的食物,在下一个浪头袭来之前,它又急忙跳进海里。这种与风浪斗智斗勇的能力是其他动物所不及的。

海獭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海獭的聪明体现在它可以借助工具达到自己的目的。它捕食海蛤前,往往先从海边或者水里找一块石头夹到腋窝下,然后再沉入海底捉海蛤。捉到海蛤后,海獭会把它们塞入肚皮褶里。海蛤捉得差不多了,海獭就会仰面浮在水面上,将石头平放到腹面,用前爪抓住海蛤在石头上敲打,直到打碎硬壳,吃到鲜美海味。如果你认为海獭的这种行为很神奇了,那就太小看它了,它在选择敲打海蛤的石块上也十分用心,它所选的石头全部为方形或长方形的扁平石块,很少“选择”圆形的石头。道理很简单,圆形的石头很容易从海獭的腹部滚下来,而扁平的石块却能稳稳地放在它们的腹部。

一般情况下,海獭喜欢群居,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它们喜欢和自己的同性伙伴在一起。海獭们在一起就像小孩子一般,相互嬉戏、打闹。有时候,雄性海獭内部之间也会发生小摩擦,你打我,我打你,互不相让,不过冲突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打完后就又和平相处了。

繁殖期间,一对对海獭“夫妻”会离开群体,寻找僻静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安乐窝。做夫妻都渴望天长地久,可是海獭只做3日夫妻,当它们交配完后,雌海獭便离开它的丈夫,回到自己原来的队伍中。

怀孕的雌海獭需要9个月时间,才能生下小海獭。往往这个时候,已经是冬末初春。刚出生的小海獭个头很小,浑身布满浓密的绒毛,可是它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好水性,不需要母亲的帮助就可以独立地在水中漂浮。不过,潜水、捕食等本领还是需要跟妈妈学的,只有这样才能有生存的机会,更好地成长。总之,小海獭很快就可以脱离妈妈的护佑,自己独立捕食。

海獭

人类往往很贪婪,会不惜一切手段得到好东西,如象牙、虎皮、犀牛角等,这就使大象、老虎、犀牛等动物受到疯狂捕杀,甚至面临灭种的危机。海獭的皮也是十分贵重的,一件海獭皮大衣价值数万美元,这使海獭曾一度遭受大量捕杀,太平洋各岛上的海獭已所剩无几。后来,人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加强了对海獭的保护,其数量方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