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保护海洋
海洋不停地运动,潮、浪、流可以说是海洋生命的活力。只有不停地运动,海洋才能在“吐故纳新”中继续“生存”下去。但是,这种运动也不能过度,若过度了同样会破坏自身的“机体”。在地球上,以及环绕在地球附近的,有海洋、人和大气,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
遨游在深邃的海底
让我们首先来看看在海洋中生活着的数十万种的生物吧!现在已经发现它们中的一些物种已经灭绝,而且这种情况还在继续。据报载,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几乎濒临枯竭。鲸集体自杀,哥伦比亚沿海的海龟大批死亡,秘鲁海域大批海豹饿死。目前世界上200种最有商业价值的鱼类中,60%遭到过度捕捞,有的甚至被捕捞到了极限,很多鱼类的数量已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据最新调查结果说明,全世界珊瑚礁受到严重的破坏,并已影响到生活在珊瑚礁区的海洋生物,如81%的珊瑚礁区已见不到龙虾的踪影了;40%的珊瑚礁区已见不到长度超过30厘米的石斑鱼;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41%的珊瑚礁海域已见不到可食用的海参;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珊瑚礁区,只发现了17只砗磲。这些局部的情况,足以说明海洋生物所面临的危机。
不仅如此,由于海洋污染严重生物成了有毒的了,所以,有些人由于吃了一些原来经常食用的生物,这次却送了性命,活下来的人也有的成了残疾。本来很好的游泳场,可是一下子成了黑糊糊的一片,有些海鸥死在这墨黑的海滩上。海洋被毒化的情况也很严重,尤其是在沿海海域发生赤潮的频率也比过去高多了。为什么会发生赤潮呢?原因很简单,从陆地向海洋中排污,这些污水含有富营养物质。还有,在沿海的海洋生物养殖业,在养殖中要用饲料,大量含有废饲料的养殖池废水又被排入海洋之中,由于海水的运动不充分,这些富营养的水体集聚在一起,很快就产生赤潮。
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一些低洼的沿海区将被淹没。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受破坏等,都给海洋带来了影响。
全世界气候转暖南极冰川要融化,大洋中的流冰也会增多。这些漂浮的冰山给航行的船只带来了危险,更不要说两极冰的融化使海平面升高会加快,带来沿海的风暴潮灾害的发生,成灾的强度增大等。
气候变暖要改变海面的水文状况,海、气相互作用也会发生与过去不同的变化机理,需要进行新的调查,进行深入地研究,以求掌握新的变化规律。
海洋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了全球性气候的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就是世界气候异常的重要源头。
从以上情况可以说明,人类必须认真对待海洋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不能不严加注意了,再不采取措施,恐怕就要来不及了。就说冰川的融化吧!当温度升到一定高度时,冰就开始融化了,这时,温度又开始下降,但如果温度再持续上升,而且是大面积的。也可以说,冰融化后的降温,丝毫也不影响冰的继续融化,那么,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就快了。这不是“骇人听闻”,而是可能发生的事实。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现在世界各国已经注意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召开了为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国际性会议,发达国家开始承担责任,承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因为温室气体是使气候变暖的一项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知道,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首先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就需要改变汽车的燃料,需要技术改造,或者改变汽车的发动机;再就是要提高能源的效率,还要求做到节省能源,更要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和利用非化石燃料,包括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如太阳能,就是最好的再生能源,它既无污染,也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只要太阳存在,就可以产生能量。还有风能,同样是没有污染,也是可以再生能源,只是风能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用,因为无风的地方就无法利用风能,这是风能的一点局限性。
当然,在无污染的再生能源中,要以海洋能为最丰富,海洋能都是再生能,而且蕴藏量大,范围广。除了我们前面谈过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潮流能、温差能等,还有盐度差能、生物能等等。这些能源有少数几项在试验阶段,有的已开始投入生产运行了。这些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为我们供应电能。现在我们都知道淡水越来越紧张,水资源的不足已经在制约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岛国更是如此。假若我们能够充分地开发海洋能,不管是潮汐能,还是波浪能,或者是海流能等,只要能将其成本降下来,就可以大量地淡化海水,解决我们对淡水资源的需求。而且,海水淡化的技术过关以后,我们可以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使我们人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为,排向海洋中的都是处理过的水,是完全不会污染海洋的。
值得特别注意的事情,是要千方百计地阻止向海洋中排污。在这里所说的排污,包括航行在海洋上的船只的排放污水、污物,特别是油污,从陆地上向海洋中排放的污水和污物,沿海进行海洋水产养殖的污水排放,在近海的海水中养殖,喂养饲料等,最重要的一项污染物就是核废料的存放问题,还有油船漏油的污染。这些污染对海洋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它们在海洋的潮流、海流、波浪等的传递下可以扩散得很广,可能给海洋生物造成致命的灾害。特别是油污染致使鱼类、鸟类,甚至连较大的海兽都是无法幸免的。
生态平衡,这是已经被科学家们所公认的科学规律,但是,人类在其实践中却经常违背这些科学规律。比如,海洋鱼类的生产量是有限的,它是根据太阳的光合作用和碳的生产量,来供应海洋生物的生长。它是一个生物链,在这个生物链中,哪一环受到破坏,都会直接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存。那种不讲科学、狂捕滥捞,甚至采取毒鱼、炸鱼等恶劣手段会严重破坏渔业资源;滥捕鲸鱼、鲨鱼等濒危物种,也会中断海洋生物链,造成海洋生态失衡,也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养护。生物本身也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它们也需要经过幼年、中年、成年和老年,我们最理想的捕捞对象是成年以后的海洋生物,尤其是鱼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渔业资源不断地供应。如果我们捕捞的是中年的鱼,虽然鱼的个头并不算小,但是,从生态来讲它还未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很可能它的体内有千万个儿女被人们给食用了,更不要说,所捕捞的是幼鱼了,黄花鱼不足5厘米长,带鱼1厘米宽,蛤蜊是将数代一起给挖走了,这真是有点想斩草除根的味道。在中国的黄海和东海,由于数年连续捕捞不足一厘米宽的带鱼,结果几年都捕不到带鱼,中国市场上的带鱼,几乎绝迹,后来,才又在市场上有了带鱼,但是一尝味道不对,原来那是远洋渔船从热带的深海中捕到的带鱼,与中国沿海的带鱼味道相差很大。现在经过了数十年,才又开始吃到了味道鲜美的中国海的带鱼。小黄花鱼也有类似的情况,本来应该在产卵后再捕捞,结果一些人为了“发家致富”而不顾子孙后代,提前开捕起来,所以,使小黄花鱼一度在市场上绝迹,近两年才又开始好转,小黄花鱼又在我们的餐桌上露面了。
类似的情况太多了,不仅在中国沿海,在世界海洋中的所有渔场,几乎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所以,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以便保护渔业资源,中国政府作出了休渔期的规定,即每年有几个月的休渔期,在此期间禁止渔船出海作业,从市场上也可以看出,在休渔期间,市场的鲜货鱼很少,而且价格也高很多,但由于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我们才有可能长期吃到更多的海鲜。当然,我们也看到,受利润的诱惑,私自在休渔期偷捕的情况还是常发生的,这些人既不懂法,也不懂科学,他们不知道,今年虽侥幸地偷捕到了一点鱼,可能未被捉获,赚了一点钱,岂不知如果都那样做以后将会捕不到鱼。为了我们今后能够吃到海鲜,所以,不仅要制定必要的法律和法规,而且还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科学知识,像为什么要休渔,为什么不能捕幼小的鱼,大家都弄懂了,就会去宣传,同时还可以去抵制那些破坏者,如在市场上碰到卖幼鱼的贩子,应该举报,最起码不去买,使他们赚不着钱。
现在海洋受到的污染太多了,向海洋排污需要政府和环保部门来制定措施,还要做一些具体的规定。为了防止污水被排入海洋中,需建设一些污水处理厂,将要排向海洋的污水经过处理,在达到不污染海洋的程度后才向海洋排放。有一些情况也是难以预料的,像一些油船在海上发生意外,这是事先无法预料的,而且出事地点也无法事先知道,为此,应该有应急的措施,油船出事,就会有大量的油料漏入海洋,这种情况对海洋污染的程度最严重,它随海洋环流还会被带到其他海域,这时的海洋生物,就连一些海兽都无法避免厄运,所以,首先要能做到使其扩散的范围越小越好,能够以最快捷的手段清除油污最好,若能够回收是最理想的。现在有些部门已经研究出了围隔油污扩散的设备,据反映还不错,中国青岛就在油码头设有此种设备。
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请保护海洋的洁净,也保护海洋中的一切生命能够以其本身的规律去生存,海洋是我们最后的生存空间,我们绝对不应该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去破坏这生存空间。开发海洋,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和生存下去,绝对不要一方面自己在千方百计地养殖海洋生物,可是另一方面又在养殖中生产出污水又放入海中去“杀死”海洋中生存的生物。
一句话,海洋是一个很大的空间,有自己的一整套运动规律,海水的运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又与其他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了解海洋需要从多方面放手,要认识海洋更需要深入到海洋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做了,方可以说对海洋有了认识。愿你将来成为一位对海洋有些认识的人!并成为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研究海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