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

海鸥

海鸥,是鸥鸟的一种,也是人们最常见的海鸟。生活在海边的人,可以天天见到成群的海鸥漂浮在水面上,或游泳嬉戏,或觅食。有时它们飞掠海面,或者搏击长空,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舰船在无边无际、烟波浩渺的洋面上航行时,海鸥们常常在船不远处追逐飞翔,忽高忽低,与船“形影不离”。海鸥的这一举动是在与船上的人打招呼,解决人们航行的寂寞,还是为了与船比速度呢?这种有趣的现象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研究,发现海鸥是带着目的绕船飞行的。舰船前进时形成的一股股上升气流,海鸥借着这股气流能毫不费力地展开双翅,稳稳地托住自己轻巧的身体,滑翔在舰船上空;飞行省力的同时,它们在空中可以轻易发现海面上被舰船螺旋桨打得晕头转向的小鱼虾,迅速飞下去拣食,可谓一举两得。海鸥飞累了,或者吃饱了,想找个落脚儿的地方歇一下,船的甲板上就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它们会毫无顾忌地到船上“做客”。船上的人对这些朝夕相随的海鸥是有感情的,几乎从不伤害它们,任由它们光临甲板上。

海鸥绕船飞行,对船也有益处。海鸥喜欢结群生活,“相亲相近水中鸥”就是诗人杜甫对海鸥和谐的群居生活的赞美。由于人们与海鸥在海洋上“和平共处”、“人爱鸟,鸟知情”,海鸥便是海员、水兵的忠实朋友。对舰船来说,一旦在航行中发生触礁、沉船等不测,海鸥会马上集成一大群,在失事舰船上空大声吼叫,以引导救援舰船来援救。

二战期间,德国用潜艇封锁英伦三岛,发现英国出行的船只,立刻击沉,给英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当时反潜技术还很弱,英国海军为了对付德国的潜艇,请海鸥来帮忙,训练它们作为发现潜艇的“报警器”,对德国潜艇进行精确定位。他们利用海鸥喜欢跟随舰船,捡食舰船给它们带来的美味佳肴的习性,通过潜水艇在水下不同层次,不断地向海面施放食物,引诱成群的海鸥前来争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海鸥形成条件反射,只要发现水下有黑影在运动,就会在海面上空尾随盘旋,期望食物浮上水面。英国沿海岛屿上的观察哨只要发现海鸥活动异常,就可判断出水下有情况,立即组织反潜部队出动,对德军进行攻击。由于海鸥在二战中屡立战功,英国人对海鸥有着深厚的感情,并立法保护海鸥。

海鸥

海鸥还是海上的“天气预报员”。有经验的船员会观察海鸥的飞行高低来判断天气的好坏。当海鸥贴近海面飞行时,那么未来的天气将是晴好的;当海鸥沿着海边徘徊时,那么天气将会逐渐变坏;当海鸥成群结队地由大海远处飞向海边,或者聚集在沙滩上、岩石缝里时,则预示着暴风雨即将到来。海鸥之所以能预见天气的好坏,是因为它有一大一小两个“气压表”。大的就是海鸥的骨骼,其骨骼是空心管状的,没有骨髓而充满空气,当暴风雨来临前,骨骼管内就会产生压力变化,从而告知海鸥赶紧躲避。小的“气压表”是海鸥翅膀上的一根根空心羽毛管,它们能灵敏地感觉大气气压的变化。

海鸥身姿健美,特别是身体下部的羽毛就像雪一样晶莹洁白,惹人喜爱。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上层社会的贵妇人总喜欢用它们来装饰帽子。这样一来,海鸥的白羽毛成为奇货,不少贪心的人四处捕杀海鸥,致使海鸥濒临灭种的危险。幸运的是,当时英国波士顿一个生物研究所的几位女研究员意识到了海鸥灭种的危机,她们以身作则,通过报纸等宣传渠道,呼吁保护海鸥,放弃用海鸥的羽毛做装饰品。许多上层开明妇女也加入进来,提倡保护海鸥,最终引起全世界的重视。如今,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有一个保护海鸥的协会,专门从事海鸥保护和研究工作,海鸥“家族”遂得以逐年恢复生机,繁衍生息。

近几年来,我国很注意环境保护,同时爱鸟的宣传得以大力推广,来我国海域、湖区“安家落户”的海鸥数量逐年增多。“人惜鸟,鸟恋人”,但愿这种人鸟和谐的关系永远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