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思考题

本章思考题

1.在哲学史上,有关认识的来源问题都产生了哪些基本观念?这些基本观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在哲学史上,有关认识的可能性问题都产生了哪些基本观念?这些基本观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在哲学史上,有关真理和真理的标准问题都产生了哪些基本观念?这些基本观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注释】

[1]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前490—前430),生于西西里阿克拉噶斯(今阿格里琴托),古希腊早期著名的自然哲学家。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土、气四种元素,这四种元素因“爱”而相互结合,又因“恨”(斗争)而相互分离,由此解释万物的生成与变化。

[2]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前370),古希腊属地阿布德拉人,著名的自然哲学家,古代原子论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构成了万物生成变化的原因。

[3]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雅典著名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学说理念论的创立者,认为理念是真正的实体,而感性的事物不过是对理念的模仿或分有。著有《巴曼尼得斯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政治家篇》等著名著作。

[4]柏拉图:《泰阿泰德篇》,《泰阿泰德·智术之师》,严群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88页。

[5]亚里士多德:《论灵魂》,《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9页。

[6]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17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他被认为是欧洲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其著名的哲学著作有《形而上学的沉思》、《谈谈方法》、《哲学原理》等。

[7]笛卡尔:《哲学原理》,关琪桐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1页。

[8]笛卡尔:《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6页。

[9]笛卡尔:《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7页。

[10]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16—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欧洲近代经验论哲学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事物的本性》、《各家哲学的批判》等。

[11]培根的“四假相”就是指人们思想中妨碍人们认识真理的各种幻想和偏见,包括:“种族假相”,即人依照自己的天性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形成的认识;“洞穴假相”,即人从自身狭小的生活经验中形成的认识;“市场假相”,即在交往中由于用词错误和不严格带来的假相;“剧场假相”,即由于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权威而造成的种种偏见。

[12]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22页。

[13]转引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44页。

[14]培根:《新工具》,《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40-41页。

[15]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17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论哲学家,他通过观念论的研究,将经验哲学系统化。主要著作有《人类理解论》、《政府论》、《关于教育的思想》等。

[16]洛克:《人类理解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54页。

[17]《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50页。

[18]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1646—1716),17—18世纪德国著名的理性主义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主要哲学著作有《单子论》、《人类理智新论》等。

[19]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册,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6页。

[20]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册,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6页。

[21]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505页。

[22]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503页。

[23]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504页。

[24]《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1页。

[25]据说,赫拉克利特经常隐居在狩猎女神的庙宇附近,和小孩们玩骰子。埃菲斯人挤着来看他,他向他们说:“无赖!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这岂不比和你们一起搞政治更正当吗?”

[26]《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3页。

[27]巴门尼德(Parmenides,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爱利亚人,爱利亚学派的创始人,最早以“存在”为核心概念的哲学家,认为“存在”是万物的本原,存在是唯一的、不动的、永恒的,并认为存在和思维是同一个东西。

[28]《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51页。

[29]高尔吉亚(Gorgias,约前483—前375),古希腊西西里岛雷昂狄恩城人,著名哲学家、修辞学家,智者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30]《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6-57页。高尔吉亚的论证是:

[31]皮浪(Purron,前365—前270),古希腊爱利斯人,怀疑派哲学家,怀疑主义的创始人。

[3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77页。

[3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77页。

[34]赛克斯都·恩披里克(Sextus Empiricus,约公元前2世纪人),古希腊晚期最著名的怀疑论者,著有《皮浪学说要旨》、《反数学家》等著作。

[3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9页。

[36]巴鲁赫·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17世纪荷兰著名的理性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神学政治论》、《政治论》等。

[37]斯宾诺莎:《伦理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299页。

[38]斯宾诺莎:《伦理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295页。

[39]斯宾诺莎:《伦理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297页。

[40]斯宾诺莎:《伦理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296页。

[41]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502页。

[42]莱布尼茨:《单子论》,《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488页。

[43]霍布斯:《论人性》,《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93页。

[44]洛克:《人类理解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99页。

[45]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18世纪英国苏格兰著名经验论哲学家,欧洲近代怀疑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等。

[46]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27页。

[47]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28页。

[48]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29页。

[49]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43页。

[50]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67页。

[51]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92页。

[52]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31页。

[53]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81页。

[54]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0页。

[55]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1页。

[56]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1页。

[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页。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9页。

[5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8页。

[6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页。

[6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页。

[6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9页。

[63]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7页。

[64]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7页。

[65]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9页。

[6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5页。

[67]涂纪亮主编:《语言哲学名著选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95页。

[68]涂纪亮主编:《语言哲学名著选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92页。

[69]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0页。

[70]卡尔纳普:《因果性和决定论》,《逻辑经验主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56页。

[71]赖辛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伯尼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92页。

[72]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6页。

[73]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6页。

[74]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5页。

[7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76]卡尔·波普(Karl Raimund Popper,1902—1994),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研究领域涉及科学哲学、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等。主要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等。

[77]波普:《客观知识》,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78页。

[78]波普:《客观知识》,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页。

[79]Barry Barnes,D.Bloor &J.Henry.Science Knowledge:A Sociological Analysi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6.p.84.

[80]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7页。

[81]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又译迪尔凯姆,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学学科的奠基人,主要著作有《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劳动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

[82]涂尔干:《实用主义与社会学》,渠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83]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实用主义》、《多元的宇宙》、《真理的意义》等。

[84]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7页。

[85]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05页。

[86]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03页。

[87]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91页。

[88]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76页。

[89]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