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哲学中的主体论形而上学与经验哲学
2025年09月15日
第二节 近代哲学中的主体论形而上学与经验哲学
在近代哲学中,哲学家们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在古代哲学中,形而上学所追究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无论这个本原被理解为自然实体,还是被理解为精神实体。在古代哲学家们看来,世界是现成地摆在我们眼前的,本体也是现成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的。这当然不是说,那时的哲学家没有思考过关于人的问题,实际上很多哲学家都探讨了人的灵魂、人的感觉、人的思维等等,但人往往是被当作一个外在的客体,而不是作为主体被探讨的。在近代哲学家看来,任何有关世界本体的论断都不过是一种观念,而问题在于这种观念是否可靠。观念归根到底是人的活动,是人的理论思维的产物,而且我们面对着的世界也和我们的观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真正的问题不是世界的本体是什么,而是我们有关世界本体的观念的根据是什么,我们能否为我们关于世界的各种观念找到一个确定无疑的立足点。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首先探究人这个主体的认识活动、认识能力和认识形式,必须探讨人的活动对这个现存世界的构成作用。一句话,就是要把人作为观念和活动的主体来加以探讨。如果我们将古代形而上学称为一种实体论的形而上学,那么近代形而上学就应当是一种主体论的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