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与形而上学

第七章 本体论与形而上学

在了解了真、善、美之后,我们接下来将要讨论哲学活动的最后一种、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活动,即对所谓“终极问题”的反复追问。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而就哲学而言,求知就是谋求、探索对理解人类的生存方式具有最高普遍性的知识。因此,之所以会有哲学的探究,就是因为人类思维不会满足于对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现象或过程的经验把握,而总是力图使理性思维超越对个别事物的经验把握而指向事物的全体,并沿着抽象思维的逻辑路线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的普遍性,即追问作为最大的“全体”(the whole)的那个整体世界,探问这个孕育万物、纷繁复杂的世界是否具有某种统一性?在万事万物的生灭变化和永恒运动中是否存在着某种不变的“终极实体”?其运动变化有没有终极原因?人们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是否有某种共同的、最终的根据?对于判断人类的生存意义来说是否存在着某种终极性的价值尺度?等等。所以,终极问题乃是哲学的最高领域,它是我们这种理性存在者的好奇心的思想高端,因为它试图将“所有问题”通过追问归结为“一个问题”。这种追问的基本特征就是超越知识的特殊性、有限性与相对性,达到知识的确定性、普遍性、无限性和绝对性。在这种追问中产生的问题,就是哲学的本体论问题。由于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超越了对具体事物的经验把握,无法用感性形象予以理解,而必须借助抽象概念加以逻辑地阐释,因而也被称之为“形而上学”。在很多哲学家看来,哲学就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