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南方唱书研究》简介
《清代南方唱书研究》这本书是由.于红著创作的,《清代南方唱书研究》共有129章节
1
序 言
“唱书”是什么,若从互联网去查索,找到的仅有云南“保山唱书”“昭通唱书”、甘肃陇南“康县唱书”、浙江嵊县“落地唱书”等少数几个相关“唱书”语词。解释“云南唱书”...
2
目录
目 录 序 言 绪 论 第一节 “清代南方唱书”概念 第二节 “清代南方唱书”名称由来 第三节 “清代南方唱书”文本发现 第四节 “清代南方唱书”目前研究状况 ...
3
绪 论
...
4
第一节 “清代南方唱书”概念
“清代南方唱书”概念涉及三个关键词:“清代”、“南方”、“唱书”。时间范畴“清代”,指清顺治元年(1644)始至清宣统三年(1911)这段历史时期;地理空间“南...
5
第二节 “清代南方唱书”名称由来
在清代史料中检索“唱书”这一语词,有三种解释类型。第一种:“以乐器伴奏,说唱故事。清范祖述《杭俗遗风·南词》:‘南词者,说唱古今书籍,编七字句,坐中开口弹弦子,...
6
第三节 “清代南方唱书”文本发现
偶然的机会,笔者购到一本清代南昌地区嘉庆六年(1801)以前以抄本形式流行的《说唱周学健》唱本,经过对唱本的分析,发现其文本与在北方地区收集到的大量鼓词文本不同...
7
第四节 “清代南方唱书”目前研究状况
相关“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的研究,其于1967 年在上海嘉定宣姓墓中被发现后,由上海博物馆收藏。该馆于1973 年照原版样式影印百部,1979 年6 月又由文物...
8
第一章 清代南方唱书和其他曲艺曲种的区别
...
9
第一节 南方唱书和北方鼓词的区别
“南方唱书”采用严格的七字句韵文和“三三四”格式的十字句韵文为主,间杂说白的形式。“严格”之意,是指正文中韵文的七字句、十字句都是严格按照字的数量和字格句式来组...
10
第二节 南方唱书和北方民歌民谣的区别
北方曲艺曲种随着地域生态环境和时代的变化发生着变化,除了上文提到的北方流传最为普遍的鼓词之外,还有民歌、秧歌、民谣等,其随着地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南方...
11
第三节 南方唱书和宝卷的区别
宝卷全文虽然也是使用严格的七字句或十字句(“三三四”格)加散文说白的形式,和“唱书”七字句或十字句(“三三四”格)加散文说白的正文形式句子体式完全相似,甚至一样...
12
第四节 南方唱书和木鱼书、潮州歌册的区别
木鱼书,广义是指粤方言诗赞系说唱文学,涵盖单一样式的木鱼歌、龙舟歌、南音等。[21]木鱼书是以七字句为主有唱无说的曲艺样式,偶尔也插有散排文字。演唱时,基本为七...
13
第五节 南方唱书和弹词、善书的区别
...
14
一、南方唱书和弹词的区别
弹词也是长篇叙事诗,以七字句为主兼及多字句的形式,其中含有大量散句式戏曲人物自我介绍和对白,人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出场。而在“唱书”中,这些人物是不直接出场的...
15
二、南方唱书和善书的区别
善书,是一种韵散相间、讲唱结合的曲艺曲种,其原有的政治功能已不再。在明清时期,善书则是一种官方组织的,在城市乡镇聘请专门的人员宣讲“三纲五常”的一种方式和所使用...
16
第二章 清代南方唱书的来源及其与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的关系
...
17
第一节 清代南方唱书的来源和内容
按照来源和内容,清代南方唱书可分为两大块:一是说唱艺人将发生在清代民众身边的事情,按照一定体制将其编撰为唱词,作为当朝“新文”讲给民众听,这类唱书在传播社会各类...
18
第二节 清代南方唱书与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同内容版本的比较
...
19
一、版本阐释
明代说唱词话《包待制断歪乌盆传》选自《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是明中叶成化七年到十四年(1471—1478)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说唱词话”。这些说唱词话于1967 ...
20
二、三个版本之间的对比分析
在对这三个版本进行对比分析之前,首先要厘清楚三层关系,第一层是木刻本《包丞相乌盆记》和两个石印本《乌盆记全传》《包公案乌盆记全传》确定是清代翻刻翻印本无疑,其属...
21
三、三者之间的承继关系
(一)清木刻本《乌盆记》对于明刻本《乌盆传》的承继 清木刻本继承明成化刻本的结构,但是对其中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改善和处理,更为人性化和现实化,故事情节更为丰富和干...
22
第三节 清代南方唱书对明代说唱词话的继承与改编
清代南方唱书诸多历史唱本是继承明代说唱词话而来。在这个过程中,有继承也有改编,改编的内容和改编的手法与时代和艺人的表演以及民众的需求相关。因为明确标示为是明代说...
23
第三章 清代湖北地区的“唱书”
清代湖北地区是“唱书”兴盛之地,流传有诸多唱本。笔者通过深入调研,收集到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唱书”资料。其中以武汉“盲人唱书组”的唱书最具代表性,同时引人关注的还...
24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湖北武汉地区的“盲人唱书组”
“盲人唱书组”名称的发现,源于在湖北武汉地区搜集到的唱书册子,这些唱本封面均为12.7cm×8.7cm,可随身携带,册子封面上写有“武汉市武昌盲人唱书组”,也有...
25
一、“盲人唱书组”编纂“唱书”曲目内容与形式
“盲人唱书组”所编的“唱书”,包括了三类内容:传统古代传奇故事,如《梁祝姻缘》;清代现实历史故事,如《白扇记》;开篇小段,如《十二月花名》《劝世文》《奉劝全家贤...
26
二、正文句子形式结构
(一)十字句结构——以《十二月花名》为例 明代晚期戏曲家周履清在《锦笺记》中提到了《十二月花名》曲目名称[3],可证此唱词及名称在明代已经出现,清代、民国至新中...
27
第二节 《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司提要》著录情况
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湖北武汉“盲人唱书组”之“唱书”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所著录的不完全统计,...
28
一、《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所著录“唱本”即“唱书”
《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中著录“唱本”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罗成扫北》《罗成显魂》《白扇记》等。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又名《梁祝山歌》,正文采用的是全韵...
29
二、《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收入的“唱书”曲目
《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收入的“唱书”曲目著录如下:《复配鸾房》《孙夫人祭江》《瞿学富告坝费》《黑暗传》《奇缘传》《周瑜托梦》《拦江夺斗》《罗成显魂》《...
30
第三节 湖北宜昌的“唱书”
陈鸿儒先生的回忆文章中谈到,清末民初,宜昌有一种曲艺名为“唱本子”。“‘唱本子’顾名思义就是照本子歌唱”,这种表演形式“在当时市民中流传较广,印唱本子的纸很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