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专著

[1]〔宋〕郑思肖.心史[M]∥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2]〔元〕王实甫.西厢记[M]∥全元戏曲: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3]〔元〕施惠.王瑞兰闺怨拜月亭[M]∥全元戏曲: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4]〔元〕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M].札奇斯钦,译注.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5]〔元〕沈刻元典章[M].北京:中国书店,2011.

[6]〔元〕完颜纳丹,等.大元通制条格[M].郭成伟,点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7]〔明〕宋濂,王袆.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8]〔清〕曹村万诚公支裔.曹氏宗谱[M].合族,校梓.刻本.贵池缟溪曹家族曹季泉藏,1764(乾隆二十九年).

[9]〔清〕陆延龄.贵池县志[M].刻本.1883(光绪九年).

[10]〔清〕蒋士铨.忠雅堂诗集[M].刻本.1760 (乾隆二十五年).

[11]〔清〕范祖述.杭俗遗风[M].刻本.1863(同治二年).

[12]〔清〕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3]〔清〕承霈修,社友棠,杨兆崧.新建县志[M].重修刻本.1871(同治十年).

[14]〔清〕行彪.濂溪周氏宗谱[M].光霁堂刻本.1895(光绪二十一年).

[15]〔清〕行彪.重修社林支谱[M].光霁堂刻本.1895(光绪二十一年).

[16]〔清〕赵亮熙,王彦威,王舟瑶,等.光绪台州府志[M].刻本.台州旅杭同乡会,1926.

[17]李维青.上海乡土志[M].易堂印制,1907.

[18]上海天津江东茂记书局图书目录[M].石印本.上海:江东茂记书局,1918.

[19]大成书局图书目录[M].石印本.上海:大成书局,1925.

[20]姚逸之.湖南唱本提要[M].广州: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1929.

[21]李家瑞.北京俗曲略[M].铅印本.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

[22]李啸仓.宋元伎艺杂考[M].上海:上杂出版社,1953.

[23]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M].上海:上杂出版社,1953.

[24]傅惜华.白蛇传集[M].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55.

[25]白寿彝,韩道仁,丁毅民,等.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57.

[26]昆明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室.昆明历史资料汇辑草稿[M].昆明:云南省人民印书厂,1963.

[27]游国恩,王起,萧涤非,等.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8]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9]黄苇.上海开埠初期对外贸易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30]魏文明.善书案传[M].汉川:汉川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1980.

[31]赵景深.曲艺丛谈[M].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

[32]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

[33]黄林.《昭通唱书》调查纪实[M].昆明:云南省群众艺术馆,1983.

[34]龚发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艺丛书‧土家英雄田四群[M].县文史资料委员会,1984.

[35]路工.梁祝故事说唱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6]高伦.贵州地戏简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37]陈克.唐山戏曲资料汇编[M].唐山:唐山市戏曲志编辑部,1985.

[38]湖北民研会.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M].鄂州:鄂州市第一印刷厂,1986.

[39]政协宜昌文史委.宜昌市文史资料:第五辑[M].铅印.宜昌:政协湖北宜昌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6.

[40]〔法国〕保罗‧利科尔.解释学与人文科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41]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说唱艺术简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42]黄时鑑.元代法律资料辑存[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43]姚公鹤.上海闲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4]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5]高义龙.越剧史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46]张继舜.落地唱书[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47]王兆乾.全国首届傩戏研讨会论文集:傩戏——中国戏曲之活化石[C].合肥:黄山书社,1992.

[48]嵊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越剧溯源[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49]李光益,等.天台县志稿[M].上海:上海书店,1993.

[50]王兆乾.安徽贵池傩戏剧本选[M].台北: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5.

[51]朱万曙.包公故事源流考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

[52]腾冲县志编委会.腾冲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3]朱一玄.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丛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54]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55]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6]吕光群.贵池傩文化艺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8.

[57]王季思.全元戏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58]胡适.白话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9]〔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0]何根海,王兆乾.在假面的背后[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61]李光信.腾越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62]韩琦,王扬宗.石印术的传入与兴衰[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3]〔瑞典〕多桑.多桑蒙古史[M].冯承钧,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

[64]中国曲艺志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贵州卷[M].北京:中国ISSN中心出版,2006.

[65]李豫,李雪梅,孙英芳,等.中国鼓词总目[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66]洪煜.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67]白寿彝.中国回回民族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8]孙楷第.沧州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

[69]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70]中国曲艺志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云南卷[M].北京:中国ISSN中心出版,2009.

[71]昝红宇,张仲伟,李雪梅.清代八旗子弟书总目提要[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

[72]汪耀华.上海书业名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73]帅学剑.安顺地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2.

[74]张登林.上海市民文化与现代通俗小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75]〔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M].苏桂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资料文献

[1]《下苏州》,清抄本.

[2]《风筝记》,清抄本.

[3]《一口血》,清抄本.

[4]《双飞鸟鸣冤》,清抄本.

[5]《酒色案》,清抄本.

[6]《佛说仁宗认母归源宝卷》,清山西介休抄本.

[7]《长毛占连镇鼓词》,清抄本.

[8]《夜歌书》,清乾隆年间江西稿本.

[9]《凤凰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滇省荣焕堂刻本.

[10]《包公出身除妖传》,清四川叙州学院街刻本.

[11]《兰丝带》,清湖南益阳头堡文元堂刻本.

[12]《包丞相乌盆记》,清汉口镇永宁巷大街老岸信堂刻本.

[13]《蓝丝带》,清湖南益阳头堡文元堂刻本.

[14]《白玉印》,清咸丰年间刻本.

[15]《新造狄青上棚包公出世全歌》,清潮城府前街王生记刻本.

[16]《新刊说唱摆花张四姐出身传》,清浙江丽水龙泉宝文堂刻本.

[17]《新刻八美图》,清光绪年间刻本.

[18]《新刻李彦贵卖水记》,清光绪年间刻本.

[19]《七层楼》,清中湘杨文星堂刻本.

[20]《新康渡五美图》,清中湘三元堂刻本.

[21]《三打玉林班》,清益阳文元堂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

[22]《包公案乌盆记全传》,清末上海元昌印书馆石印本.

[23]《绘图包丞相出身全传》,清末上海槐荫山房石印本.

[24]《新刻梁山伯祝英台夫妇攻书还魂团圆记》,清末上海燮记书局石印本.

[25]《吴大人私访九人头》,清末上海槐荫书房石印本.

[26]《老鼠告状》,清末上海燮记书局石印本.

[27]《山伯访友》,民国广州五桂堂铅印本.

[28]《雪耻记》,腾冲县宏文印社1944年铅印本.

[29]《天台农民反加赋起事与“西相反”唱本》,浙江1958年铅印本.

[30]《茶客珠宝案》,1980年油印本.

[31]《罗成全集》,1980年铅印本.

[32]武汉盲人唱书组:《劝世文》,1980年铅印本.

[33]武汉盲人唱书组:《十劝家庭和》,1980年铅印本.

[34]武汉盲人唱书组:《十二月花名》,1980年铅印本.

[35]武汉盲人唱书组:《梁祝姻缘》,1980年铅印本.

[36]武汉盲人唱书组:《奉劝家庭和》,1980年铅印本.

[37]武汉盲人唱书组:《白扇记》,1980年铅印本.

[38]洪昶搜集整理:《掉银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1980 铅印本.

[39]饶学刚:《〈双合莲〉各种版本汇编》,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内部1980年铅印本.

[40]饶学刚:《〈钟九闹漕〉各种版本汇编》,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内部1980年铅印本.

[41]凌火金:《韩云贞》,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1984年油印本.

[42]《张氏卖花女》,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1984年油印本.

[43]柳如梅整理:《柳秉元告十三款》,湖北监利县民间文艺资料室1988年铅印本.

[44]柳如梅整理:《柳秉元口袋记》,湖北监利县民间文艺资料室1988年铅印本.

论 文

[1]赵景深.谈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J].文物,1972(11):19-22.

[2]谭正璧,谭寻.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述考[J].文献,1980(3):63-77.

[3]王兆乾.池州傩戏与宋代瓦舍伎艺[J].戏曲艺术,1983(4):65-72.

[4]王兆乾.池州傩戏与明成化本说唱词话——兼论肉傀儡[C]//傩戏·中国戏曲之活化石——全国首届傩戏研讨会论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92:30-55.

[5]穆宝庆,王俊贵.安徽回族源流[J].宁夏社会科学,1988(3):28-33.

[6]吴文科.“曲艺”与“说唱”及“说唱艺术”关系考辨[J].文艺研究,2006(8):76-80.

[7]吴靖霞.历史文化的积淀——从傩戏的起源和发展探傩戏的本质[J].贵州民族研究,2006(5):93-99.

[8]王学锋.越剧在20 世纪初期的新兴与变革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93-97.

[9]李建明.关汉卿与元杂剧中的包公戏[J].南昌大学学报,2010(1):145-150.

[10]肖必光.《昭通唱书》源流初探[J].民族音乐,2010(3):54-55.

[11]邓小泉.宋代制举衰微的历史流变[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0-93.

[12]汪伟民.嵊州越剧[J].浙江档案,2012(6):38-39.

[13]李文哲.《昭通唱书》的民间叙事研究——兼论《昭通唱书》的叙事特色[J].昭通学院学报,2013(2):35-38.

[14]刘晓静.明清时期中国俗曲的发展与传播[J].山东社会科学,2013(4):120-124.

[15]李雪梅,李豫.新发现元刻本《包公出身除妖传》说唱词话考论[J].民族文学研究,2013(6):150-157.

[16]牛贵琥,李雪梅.元代“自搬词传”表演艺术活动考论[J].山西大学学报,2014(4):136-140.

[17]李豫,于红.追寻逝去的“元代社会记忆——贵池傩戏的仪式、体化与刻写”[J].学术界,2015(9):212-219.

[18]于红,李豫.清代民间说唱刻本中的“社会记忆”[J].江西社会科学,2016(5):139-145.

[19]于红,刘沛林.晋陕黄河大峡谷山西沿岸俗文化的旅游价值[J].经济地理,2016(10):179-184.

[20]于红,李豫.张锦传奇《新琵琶》创作原因探析[J].中华戏曲,2018(2):193-202.

学位论文

[1]张守连.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

[2]车振华.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3]关瑾华.木鱼书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9.

[4]董群.元明词话与早期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成书[D].广州:广州大学,2010.

[5]李雪梅.元代说唱词话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5.

[6]常会敏.南方唱书《说唱周学健》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