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污吏”主题

十一、“贪官污吏”主题

封建社会司法腐败、民不聊生的情况时时有之。掌握司法权力的官员,对于民众来说,具有一种绝对的权力,对于民众诉讼,可以不由法律,依靠自己的意志去判定。如果某位官员才能兼备、品德优良,或许可为民众主持公道;但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管理司法的官吏,“都是些十年寒窗的书呆子,除了识得几句诗书典故之外,民间情况,一点也不知道。结果关于民刑诉讼,一塌糊涂,判定无曲直可言。加以他们多半出自寒门,好的官吏能够廉洁自守,多数则贪求无厌,榨取民财,以饱私囊,一切民刑诉讼,都以贿赂金钱多寡为转移。所以昔日官吏,今日也相伯仲,退老林泉时,总已腰缠百万,作富家翁了。”[9]唱书中的故事,反映了民众对于贪官污吏、庸吏武断人命等司法不公现象的强烈抨击。民众怀抱着清官公平审案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包公断案唱书历经宋元明清仍层出不穷的原因所在。除了包公断案故事,唱书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类似包公断案的故事”,如《私访华容》《私访苏州》《私访江南》《私访广东》《私访莲花厅》《私访长安》《私访湖北》《私访南京》《私访九龙山》《游南京》《蓝丝带》《乾隆皇帝下关西》等即是。类似武侠小说中以侠客来为民主持公平正义的故事则很少,这反映了底层民众仍寄托希望于出现政治清明和官吏廉洁的理想政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