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需求

3.2.1 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需求

目前,脱贫地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上,而在对农民增收产业项目的扶持上,存在投入资金少、推进力度小等问题。而且,有些发展项目缺乏市场导向,未考察市场供需变化,盲目投入人财物,发展效果不好。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存在跟风的盲目性,但相关种植养殖方法、技术、疫苗并未跟上,容易造成损失。BOP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生产经营能力较低,而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成本高,导致BOP发展产业成本较高,出现产业发展后力不足、BOP群体收入增长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从产业发展项目的资金支持看,其缺乏包容性。产业发展项目依赖于上级政府投资,镇村发展资金不足,部分脱贫村还存在历史债务,特色产业支撑不够,导致发展开发工作的推进步伐不够快。目前,实际投入的发展专项资金与现实所需间有巨大缺口,社会力量的帮扶力度不够大,政府各部门帮扶的资金量小。在发展项目落实方面,部分项目程序管理不严格;一些项目进度管理不到位,没有按照合同和方案保证项目完成进度,项目实际效果低于预期,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在资金分配上,一般是面上扶持的多,集体扶持的多,而落实到BOP群体上的扶持较少,出现“村集体富了,但是个人经济水平不高”的表面繁荣现象。

从发展措施看,技术服务缺乏包容性。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帮助脱贫村多方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上,而忽视技术方面的引进,喜欢新建项目,而放松对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注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轻视农业项目的发展。对BOP群体中的特困户、缺乏劳力户,大病返贫户、智障户、孤寡老人户等,除了被动的保障兜底外,缺乏因户制宜的长效扶持办法。未立足当地区域特点、基础条件和BOP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施策。而上述这些特困人群的脱贫致富问题始终是困扰后续工作的难点,需要我们继续创新思维,探索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法。

在发展理念上,最先想到的是实物,比如发放低保金。个别低保户不种粮食,就靠国家救济生活,人懒心懒,还大言不惭。政策是救助贫穷,但不能惯养出一批闲散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帮扶人员忽视思想引导,不愿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不愿进行细致的调研帮其梳理发展策略,大都是直接给钱走人。一些BOP人员长期企盼工作队送温暖,相互攀比谁的帮扶者官大、送得多。所送的经费物质不是用于发展生产,而是用于生活开销。坐吃山空,缺乏自我脱贫的决心、勇气和行动,没能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把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少数群众只拿钱不做事,存在“等靠要”思想,出现了“上急下不急、外热内冷淡”的现象。

当前脱贫地区的发展方式,以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等单向给付等无偿转移支付居多,大多是从收入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缺少从满足合理需求角度出发的系统性政策努力与对策思路。这种输血式、“授之以鱼”型被动消极援助方式,不仅其效率与效果有待提高,而且容易产生“养懒汉”“搭便车”和形成福利依赖等严重的道德风险。保障房政策可以看作是从直接满足合理需求的角度出发的,但是保障房建设只是发挥政府的兜底保障功能。政府推动下的其他社会主体(企业、NGO、自发组织等)并不具备诸多优点和更高的救助效率与效果,如救助的积极主动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性,以及解决因无偿资助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等。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缺乏发展济困的社会模式。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发展中来,不仅有助于规避无偿给付所附带的道德风险,而且更符合包容性创新精神,调动与发挥贫困者的主观能动性,克服被动依赖心理。

虽然我国尝试进行的各类发展措施比如淘宝村建设、宜农贷资金扶持模式、电动自行车的扶持等都属于包容性创新,但是包容性创新的全员参与性还有待提高,全过程、全面性的创新努力同样需要加强。而且,那些有劳动能力的BOP群体如何创业和满足其工作意愿,如何创造创业就业机会和条件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因此,更具包容性的发展蕴含着更加包容的创新,应扩大创新的范围,容纳边缘群体。换言之,需要扩大政策范围,超越传统的核心创新利益。既要将范围横向扩展到诸如健康、教育、小农等与边缘群体利益紧密相关的行业,也要纵向延伸到位于经济金字塔底端的创新创业者和消费者。

创新有助于消除不平等和社会排斥现象,由此形成了国家层面的创新驱动观。但这种创新观以经济增长为核心而忽略了外围群体,可能会加剧不平等和排斥。创新驱动战略更多的是服务于大企业、正式公司,却无益于非正式的微型企业;开发的产品和服务面向富裕客户而非贫困客户;支持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却忽略了对更广泛社会问题提供创新产品或服务。包容性创新是开发和服务于边缘群体(如贫困人群、女性、残疾人等)的新产品、新服务的方法。在发展过程中采用创新促进发展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提高主流经济增长之外群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福利和生计水平,是可行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