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包容性创新平台的功能实现
包容性创新平台功能的实现是指组织设计的一个阶段,通过定期的学习和创新进行迭代、行动和反思。判断包容性创新平台是否实现这一功能有三个步骤:范围界定、分析和计划。“范围界定”是指要充分明确包容性创新平台的主旨和着眼点,包括充分理解平台的工作情境,这将影响到平台的具体操作层级、利益相关者以及平台的组织与治理。“分析”是指识别有可能激发包容性创新潜力的知识、技能和兴趣,挖掘脱贫地区农业创新体系中潜在的创新参与者,寻找促进包容性创新的关键要素。“计划”指的是平台参与者中,谁必须做什么、何时做以及制订行动计划是否达成一致,与进一步缩小分析中提出的要点有关,还涉及如何管理以及由谁管理以及资源的使用等问题。
从功能的角度看,包容性创新平台的功能和包容性创新体系的功能是不同的。包容性创新平台是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创新主体为依托,汇聚人才、资金、信息等多类创新要素,提供系列服务,如科研平台、产业平台、孵化平台、服务平台等,包容性创新平台则是包容性创新体系中各类要素交汇聚集之地,是协调关系、提供服务支撑的体系支点。包容性创新平台引导要素集聚优化,带动产、学、研以及金融、中介等各类创新要素广泛集聚,促进创新资源围绕发展战略目标优化配置,进而逐步构筑多边、开放、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包容性创新平台能够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多种公共服务,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包容性创新体系则是由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管理创新(措施创新)体系三大体系构成,是这个三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三个体系相互渗透,互为支撑,互为动力,二者的区别如表8−1所示。
表8−1 包容性创新体系与包容性创新平台的功能比较

续表

包容性创新平台是包容性创新体系的一个部分,二者在目标、内容、参与者、学习、关系、规则方面存在诸多共同之处,也存在较大差异。包容性创新平台的规则和模式确定之后,必须定期举行会议达成一致行动,并建立反馈机制,确保平台的成员积极参与、有责任感、对过程有主人翁意识。包容性创新平台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过程,需要考虑到行动者在知识、技能和兴趣方面的多样性而后采取行动。任何一种包容性创新文化都需要一个不断学习、计划、行动和反思的迭代过程,机构能力建设通常涉及从外部主导的计划到自我组织的转变,调动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以维持创新功能的实现(见图8−2)。

图8−2 包容性创新形成和功能的关键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