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研究结论
通过对各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9。由表4−9可知,各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在5%水平上显著,且相关系数的方向和研究假设相符,据此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假设。
表4−9 基于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包容性创新影响企业效益的模型变量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p<0.001。
结构方程模型将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相结合,旨在检验模型和实际是否相符。由表4−10可知,模型的卡方值为149.98,自由度为91,这表明模型和样本容量存在密切关系,对此,将卡方值和自由度相除,所得结果在标准值范围内。拟合指数GFI的值为0.936,AGHI的值为0.911,超过0.9;其余组的拟合指数NFI、CFI和NFI的值也超过0.9,SRMR(残差均方根)的值低于0.05。由此可知,理论模型和数据的拟合度较优,可以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
表4−10 基于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包容性创新影响企业效益的结构方程检验

就路径是否显著而言,其路径系数和检验值如表 4−11 所示。由表 4−11可知,6个模型的研究假设结果均为支持。此外,包容性创新中创新目标和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以及价值分配的关系相符,这表明创新目标对企业包容性创新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以及价值分配的影响较大,其路径系数分别是 0.65、0.60、0.69;包容性创新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以及价值分配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也相对显著。
表4−11 基于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包容性创新影响企业效益的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注:***表示p<0.001。
企业包容性创新的目标和产品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分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证实了假设H1、H2和H3。包容性创新产品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分配与企业效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由此证实了假设H4、H5和H6。
综上所述,包容性创新目标与企业效益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位于脱贫地区的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创新目标,通过改进企业内部的要素配置来推动包容性创新以靠近创新目标。首先,企业要围绕创新目标自主创建包容性创新体系。一方面企业要集颠覆性、共振性、多边性和专业性为一体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难以复制的核心资源,围绕产品价值链高效地更新关键业务,在价值传递和价值分配上形成创新发展合作网络,构建独特的盈利模式,以实现全方位创新和转型。其次,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要重视脱贫地区的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识别,进而影响技术创新的方向和过程,最终也会影响到当地BOP群体的创新目标。在我国2020年实现创新目标的环境下,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将看到这一趋势和商机,一定会紧紧围绕脱贫地区消费者需求制定和调整战略,既要关注产品和技术的性价比,也要关注产品和技术的消费体验。因此,企业需充分理解脱贫地区的消费者需求,紧紧围绕脱贫支持政策,大力开发各种包容性技术、包容性产品,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我国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但是,要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阻断脱贫群体返贫的路径,必须借助包容性创新提升能力。脱贫攻坚是为了实现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依赖于包容性创新,要有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整个社会特别是脱贫地区的相关企业要从企业文化、领导者个人行为层面倡导包容性创新,人人参与创新过程,人人享有创新成果,共同推动创新目标的实现。建立以包容性创新为驱动的企业文化,不能盲目地以BOP群体作为一切的中心,而是要以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为引领,通过做好客户管理工作来推动创新目标实现的最大化,帮助企业提高效益,推动社会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