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聚类分析

3.3.3 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聚类分析

包容性创新路径的聚类分析就是将上述8项措施分组,每组由类似的对象组成,也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进行分类,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是多个类的分析过程,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财政或税收扶持(X1)、提供金融服务(X2)、改善公共服务供给(X3)、建立生产者合作社(X4)、资源利用与激励(X5)、提供信息培训和推广服务(X6)、赋予BOP群体权利(X7)、加强措施建设(X8)等8项措施,都是针对脱贫地区的扶持措施,在内容上和评价方面一定具有共通性,为了避免在论证过程中出现重复,我们下面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则是将有较大相似性的对象归为同一类,而将差异较大的个体归于不同的一类。为了将8项措施聚类,就需要研究8项措施之间的关系。一种方法是将每一种措施看作p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应属于不同的类。确定了距离后就要进行分类,分类有许多种方法,最常用的一类方法是在距离的基础上定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首先将8个措施分为8类,每种措施自成一类,然后每次将具有最小距离的两类合并,合并后重新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这个过程一直继续到所有的措施归为最少的类为止,把这个过程做成一张聚类图,由聚类图可方便地进行分类。因为聚类图很像一张系统图,所以这一类方法就叫作系统聚类法,系统聚类的方法是目前在实际中使用最多的一类方法。

为了对上述 8 项措施进行聚类分析,我们对BOP群体的数量变化、BOP群体的思维方式变化、BOP群体的行为方式变化、BOP群体的能力情况变化、BOP群体的经济情况变化、BOP群体的交往情况变化、BOP群体的知识技能情况变化等效果指标进行测量,利用Likert 5级量表,主要邀请脱贫地区与包容性措施有关的35名居民进行打分,取平均值,具体评价结果如表3−5所示。

表3−5 脱贫地区包容性措施的效果评价结果

脱贫地区包容性措施的效果评价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6所示。

表3−6 描述统计量

续表

利用SPSS 22.0进行分析,分别按照7类、6类、5类、4类、3类、2类的标准依次计算;将“编号”变量的数据类型设为字符型(作为标识变量),按“分析→分类→K−均值聚类”顺序打开“K−均值聚类分析”对话框,将“X1、X2、X3、X4、X5、X6、X7、X8”8个变量选入“变量”列表框。将“编号”变量移入“个案标记依据”框中;将“聚类数”依次修改为设为7、6、5、4、3、2,选择“迭代”和“保存”,通过计算,我们发现选择“聚类数”=5的效果最好。计算结果如表3−7所示。

表3−7 脱贫地区包容性措施的聚类分析结果

也就是说,财政或税收扶持(X1)+提供金融服务(X2)可以归为一类,我们命名为经济增长;改善公共服务供给(X3)+建立生产者合作社(X4)+赋予BOP群体权利(X7)可以归为一类,我们命名为能力提升;资源利用与激励(X5)独立一类,我们命名为互惠共享行为;提供信息培训和推广服务(X6)独立一类,我们命名为互联网技术;加强措施建设(X8)独立一类,我们命名为措施建设。

这一归类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财政或税收扶持(X1)、提供金融服务(X2)均与BOP群体生活改善有关,实际是经济增长。改善公共服务供给(X3)、建立生产者合作社(X4)、赋予BOP群体权利(X7)均与BOP群体的素质能力有关。我们认为包容性创新最重要的途径是当地的经济增长,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是当地大量BOP群体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这依赖于三个条件,即BOP群体必须有互惠共享的理念和行为模式,必须具有广泛的互联网技术支撑,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建设。

正如上文所说,包容性创新的8项措施中,我们认为修订和完善措施可以改善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目标,可以增加对贫困治理的总体满意度,事实上的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包容性创新的所有潜在措施因素没有发挥出来功能,许多地方都呈现出类似的约束现象,原因在于精英群体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支配更多的公共资源,只有建立相关的措施和赋予BOP群体权利才可以改变实际治理和期望治理之间的这种差距,引入成功的措施(如对公共支出进行更多的审查)就是对腐败或精英攫取利益的社会惩罚形式,在弱势群体委员会中通过投票或保留席位等措施来修正决策结构,治理结构的这些变化必然激励向BOP群体提供更多和更好的公共产品。

包容性创新建立在人类普遍反应的基础上,是人类社会互动的一个普遍特征,人们更有可能在社交网络中与更亲近的人分享信息和风险,如农业推广信息,但目前的措施并不鼓励包容性创新,人们信任亲密的亲属和朋友所组成的现有社交网络,是推动包容性创新能力非常好的一个平台。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可以从5条路径来实现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其中,经济增长是包容性创新的基础和目标,能力提升是核心,依赖于技术支持及上层建筑的措施建设。

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这一逻辑,包容性创新如何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提高BOP群体的能力和技能→推动互惠共享理念→加强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作用→优化各类措施来推动包容性创新(见图3−5)。

互惠共享理念是导向,互联网技术是基础设施,措施建设是上层建筑,三者共同推动当地居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

图3−5 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