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类型

5.1.1 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类型

脱贫地区的包容性创新主体明确地囊括了那些被排除在发展主流之外的人,特指BOP群体或者边缘群体。包容性创新是“为弱势群体开发新商品和服务的方式”(Foster & Heeks,2013),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能以及组织的建构过程。在包容性创新实践中,将资源配置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结合资源优势和资源约束的分析,大力推广低成本创新,可以快速提高创新能力。通常意义上的创新能力是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整合能力的集成。包容性创新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除了上述集成元素之外,还包括责任承担能力、培训当地BOP群体的技能、为本地创造财富能力、本地项目所有权和共享无形资产承诺,以及知识创造、学习和为实现包容性创新及对利益相关者产生积极影响所必需的能力。我们在以上内涵的基础上,认为包容性创新能力涉及运营能力(使用或操作现有技术和生产系统)和技术能力(吸收、运用和改进现有技术,创造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运营能力可能有助于技术创新,创新能力有助于公司更具创新性。

包容性创新的运营能力和技术能力是通过学习机制被创造出来的,需要一系列的努力。技术能力包括一系列与知识相关的资源,这些资源允许企业从事不同程度的创新活动,涉及人力资本和组织(如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组织安排,包括日常、程序和管理系统)。运营能力指的是企业层面的资源、规模和所有权结构如何组织和开发,以建立创新能力,实现包容性增长,涉及知识创造与学习过程。脱贫地区的企业以运营能力为基础,而不是根据人力资源和技能的具体数量和质量推动包容性创新,因为这些企业资源贫乏,技术水平低,甚至没有技术能力,最初是依靠模仿。为了建立运营能力和技术能力,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学习。学习被定义为各种代价高昂且经过深思熟虑的过程,技术技能和知识被个人和公司获得,积累、增加了公司的知识(或能力)储备,反过来,推动公司进行创新活动,涉及企业管理和获取投资的人力资源支持与知识库创建,构思并实施他们的创新战略。学习是获取、吸收和分享知识的过程,企业可以获得无形知识或无实体的具体知识,获得参与创新活动所需的其他认知资源。

发展经济学家(Freeman,1995;Lundvall,1992)在技术能力方面的研究更倾向于社会群体,并且通常将公司视为一个社会团体,强调企业及其能力在地域社会背景中的嵌入性,强调企业与非企业行动者之间在能力建设方面的联系作用。伴随着社会机构、组织和技术能力的发展,建立了本土能力的脱贫地区最容易实现脱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甚至可能利用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这些观点强调了社会参与的必要性,以及社会范围发挥的作用,本质上具有伦理道德目的,通过大范围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帮助落后地区脱贫乃至致富。包容性创新的研究者强调学习和创新能力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Cozzens & Sutz,2014),强调协同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个人和组织为复杂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创造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