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实现共享互惠的发展模式

6.2.4 实现共享互惠的发展模式

通常意义上的互惠可以是泛化的,也可以是特定的。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组织和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互惠,而不是组织与环境或者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互惠(非政府组织除外)。如果创新活动忽视了企业和基础市场理念、知识或创新提供者之间的互惠,包容性创新将无法实施。在某些情况下,企业的权利可能与当地人民的权利交织在一起,如果企业能够从当地居民那里获得这些知识,那么它的产品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用当地语言建立知识数据库或者创新数据库,放弃技术领先地位的指导思想,倾向于增强个人和地区在特定技术领域之外的能力,这可能会很容易占领当地市场。根据承担社会责任的差别以及互惠性的高低,可以列举出四种发展模式(见图6−6):① 高互惠低责任;② 高互惠高责任;③ 低互惠高责任;④ 低互惠低责任。

图6−6 包容性创新实现共享互惠的发展模式

① 高互惠低责任。政府推动的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等公共组织之类的平台,大家共享信息,也不受任何限制地接收信息。但当涉及后果的责任时,具有保留免责条款,对后果承担责任的能力有限。这些平台大多有知识产权代理、人力资源代理、商务代理、培训、路演、融资、咖啡厅或会议厅等,确实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学习,互惠性很高,其收益远远超过成本,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收者的交易成本也较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缺乏资金的创业者特别是BOP青年创业者投身其中。其中的一些平台由政府提供场地或由政府支付租金,政府还会购买众创空间所进行的培训、大赛等各种服务予以支持,以便为“创客”提供更好的孵化器,有助于思想的交叉传播。

② 高互惠高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责任是同等的和相互的。如果BOP用户在使用某公司的产品时,创新性地添加了一些新特性、新功能,修改表单以适应新的利基市场,克服了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或者发现了一些新的应用程序并与制造商共享,这就是典型的包容性创新行为。如果制造商对其进行评价,分享反馈,在某些情况下,同意与利益共享者共同创建解决方案,那么这将是一个高互惠和高责任的案例。针对脱贫地区设立的专业化众创空间为创意提供者提供了充分的信用和利益,双方的开放带来了互信和责任,是以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宗旨的重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是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多方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专业化众创空间的投资运营者与创客之间就是高互惠和高责任的模式。

③ 低互惠高责任。农村BOP群体的教育弱势是其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瓶颈。当前农村BOP群体的教育弱势主要表现为: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不良风俗文化习惯影响思维水平的提高、技术技能整体水平不高、整体经营与管理水平较低。改变这一现状的主要方式是教育培训,政府支持的教育培训和企业为主的教育培训将是主要方式。坚持培训为先,实现技能就业创业;坚持市场导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就近就业;关系到政治担当、社会稳定、民众福祉等,企业培训师或行政管理部门委派的技术培训人员会分享他所知道的一切,而学员则会询问他所不知道的一切。双方在技能知识共享中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共享学习体系。这种共享学习体系是思想的交流,学员没有太多的义务去回报,企业培训师或行政管理部门委派的技术培训人员并没有从中获取明显的收益,是典型的单方受益现象。

④ 低互惠低责任。在创新的过程中,多企业参与者可能从用户驱动的创新中受益,但和用户之间没有信用约束、利益或知识共享,用户可能也不会特意去分享。比如,路边修理工经常改变各种汽车配件的性能,而制造商没有关注过他们。又比如,手机制造商将很多功能集成,但是很多用户并没有使用过,这种设计惰性可以用相互的冷漠来解释。

传统的创新理论或多或少地忽略了互惠和责任的承担,包容性创新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上述四种方式。不同的创新,互惠和责任的行为意义并不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在所有行动者之间共享,甚至可能会把责任限制在知识交换协议的条款之内。包容性创新强调组织成员应当超越严格的职责要求,以更负责任的方式,通过披露其全部知识,从而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仅分享知识,而且在可持续限度内使用资源,双方必须遵循对等互惠原则,各自承担相应责任,政府对确保交易公平负有更大的责任。

按照上述互惠和责任的维度,分析包容性创新必须围绕着企业展开,基于企业与脱贫地区之间的创新交流,可以有四种情况。

① 内低外低。公司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产品知识,也不愿意向外学习。这些组织的能力不强,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政策、措施和市场风险的影响。在组织内部没有大量应对策略的情况下,它们会陷入困境,可能出现“退化”而不是“进化”,甚至可能会解体。

② 内高外低。公司愿意以不同的条件从外部学习,但不与外界分享知识,很少让外部创意或创新的提供者了解企业本身,比如会带来多少效益,有多少是衍生创新引发的。创新提供者的自我意识必然下降,进而将他们的精力分配到其他地方。

③ 内高外高。有些企业比如特斯拉公司在公开场合分享他们的专利,以鼓励竞争和扩展基础设施(充电站),他们创造公共知识,使用媒介传播新知识,不断地吸收外部的意见建议,扩充自己的知识库,这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取决于学习和分享的不断迭代循环,也确保了人与人之间的复制不仅被允许而且受到鼓励。

④ 内低外高。慈善类公益组织或者是政府鼓励的技术创新通常情况下不需要从外部进行学习,他们无偿地向外界分享创新知识,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但并没有从中获取什么,这类知识大多是公共技术知识,对整个民族或者地区的发展有益。

实施包容性创新,必须认识到来自脱贫地区基层创意的价值,调解、调节和监测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坚持相互尊重和承担责任,坚持对称性互惠,克服固有的措施不对称,就可以取得好的发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