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车组分解

一、动车组分解

动车组分解是指把动车组零部件从动车组上拆卸下来的工艺过程。分解是检修过程的第一道工序,分解也称解体。从动车组解体下来的零部件,绝大多数都要重新使用,因此,要重视分解工作,避免在分解过程中对零件造成损伤。

(一)分解的一般性原则和要求

(1)分解前必须弄清楚设备及部件构造和工作原理。主要清楚零件结构特点、零件之间连接、配合关系。

(2)分解前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分解场地的选择、清理;拆卸,断电、擦拭、放油;对电气、易氧化、易腐蚀的零件进行保护。

(3)使用正确的分解方法,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分解顺序一般与装配顺序相反,先拆外部附件,再将整机拆成总成、部件、最后全部拆成零件,并按部件分类放置。

根据零部件连接形式和尺寸规格,选择合适的拆卸工具和设备。有些拆卸还要采用必要的支承和起重设备。

(4)对轴孔装配件应坚持拆与装所用力相同原则。主要防止零件碰伤、拉毛、甚至损坏。热装零件需用加热来拆卸。

(5)拆卸应为装配创造条件。做好必要的记录和标记,避免误装。细长零件要悬挂存放,防止弯曲变形。精密零件要单独存放,注意做好对精密结合件的防护,以免损坏。细小零件要注意防止丢失。对不能互换的零件要成组存放或打标记。

(二)常用拆卸方法

(1)击卸法。利用锤子或其他重物在零件上敲击,使零件拆下。

(2)拉拔法。对精度较高不允许敲击的零件采用此法。采用的工具为专门拉拔器。

(3)顶压法。利用机械和液压压力机或千斤顶等工具和设备进行拆卸。适用形状简单的过盈配合件。

(4)温差法。对尺寸较大、配合过盈量较大或无法用顶压等方法拆卸时,可用此法。

(5)破坏法。若必须拆卸焊接、铆接等固定连接件,或为保存主件而破坏副件,可采用锯、钻、割等方法。

(三)动车组分解过程注意事项

(1)要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及操作性工艺文件要求。

(2)动车组上一部分零部件的公差配合要求较高,具有严格的相对位置且不可互换。对于这种必须对号入座的零部件,分解时须严格注意。制造和检修时,都会在这些零件上打上相互配合的钢号和标记,因此解体前应先核对记号,记号不清者应重新标上,以免将来组装时发生混淆。

(3)有些零部件在运用中发生的运动间隙、相互位置的变形,如轴的横动量,齿轮啮合间隙,只有在组装状态下才能测取,解体后已无法检查、测量。因此,解体前必须对这些主要的、必要的参数进行测量、记录,为检修工作提供依据。

(4)设备上一些调整垫片,重新调整选配比较麻烦,如这些垫片无损坏,为了组装调整的方便,分解时可将每组垫片做好记号,分别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