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思辨录》简介
《岐黄思辨录》这本书是由.洪泉著创作的,《岐黄思辨录》共有22章节
1
孙序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诚然,中医药学孕育于中华文化,植根于人民大众,其思源肇兴于上古,其理论奠基于《内》《难》,其方术首...
2
自序
世界上有两种知识。 第一种知识叫命题,像“2+2=4”那样的。这种知识,只管处理头脑中的概念,不代表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只是一种智力游戏。这种知识有个突出的优点:...
3
目录
目 录 孙序 自序 第一章 人是一个小宇宙 第二章 都俞吁 第三章 奇葩不过是三焦 第四章 五精并行 第五章 独木不成林 第六章 所谓真人 第七章 三位一体 第...
4
第一章 人是一个小宇宙
历史上某些时候特别奇异,让我们长久感怀。比如,公元前5世纪左右,人类好像突然睡醒了,小宇宙瞬间爆发:在希腊,苏格拉底和崇拜者们围坐广场边,讨论真理、善、正义;在...
5
第二章 都俞吁
假如能穿越回3000年以前的古中国,你肯定会被吓坏的。看一看身边人们的面孔和自己没什么两样,可说出话来,真比外语还难懂!比如,你请求别人一件事,人家答应了,他会...
6
第三章 奇葩不过是三焦
三焦、经脉……多么熟悉!但你千万别给我解释,因为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反倒糊涂了。古人说不明白,是他们不知道有微循环,现在说不明白,是因为西方实体存在观盛行,...
7
第四章 五精并行
中医总是说津液啦,气血啦,好像不管什么都可以叫做气,那究竟什么才是津液、气血呢? 《灵枢·决气》:“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
8
第五章 独木不成林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
9
第六章 所谓真人
古人研究医学,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得道成仙,做一个追随、和调于阴阳的真人。为达此目的,他们详细地研究了生殖、体质、预防、养生等问题,留下了许多卓有见地的论述。 在...
10
第七章 三位一体
中西医有很多不同,但最本质、最要紧的区别是什么?那就是中医坚持物质、功能、调节三位一体的综合的生理、病理观。 我们一直在一般的意义上谈论物质、功能、调节,这是不...
11
第八章 风
人类长期进化,对周遭环境早已适应,甚至把自己也当作了自然的一部分,同晨昏,共出入。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古人的生活很纯粹,作息跟着太阳...
12
第九章 厥逆
张仲景为后世所有学医者的老师,非常厉害,所以厉害,首先在于他对病理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能用精妙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这句: “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何谓厥逆?...
13
第十章 拘急
拘,止也。以手止之,使人委曲服从,所以抓人叫拘捕。急,衣小也。衣服以合体为度,衣不变,身大是急,身不变,衣小也是急,都让人觉得憋屈。总起来,拘急有收束、紧张、压...
14
第十一章 虚实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诗名《黍离》,说一位周朝的高官路过离乱之后的旧都镐京,见...
15
第十二章 精神
中医究竟有没有解剖?我相信是有的。《灵枢·经水》里有一段话讲医学知识的来源: “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若夫八...
16
第十三章 走过那座桥
中医的学术体系由理、法、方、药构成。知道了正常的生理、不正常的病理,你只是掌握了理。然后,把理用到临床,找出不正常的证据,推断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情形,提出解...
17
第十四章 察色按脉
《清史稿》上有段文字,说叶天士“切脉望色,如见五藏”;制方不以成见,寒温视病而定,必胸有成竹而后施治;治病多奇中,“或就其平日嗜好而得救法,或他医之方略与变通服...
18
第十五章 以心会心
“陈三八,厥阴三疟半年,夏至节交,春木退舍,大寒热而倏解,病伤未旺,雨湿蒸逼外临,内受水谷不运,洞泄之后而神倦食减,湿伤脾胃清气,用东垣清暑益气主之。” 这则案...
19
第十六章 观一叶而知天下秋
看病之难,难在识证。识证之难,难在从纷繁杂错、真伪难辨、似是而非的乱象中梳理出线索,证明病证的存在。还需从病邪、病位、病性几个方面刻画病理改变的特殊性,为确立治...
20
第十七章 以平为期
天地阴阳,人在气交,出入升降,无器不有。作为天地气交的产物——人,是阴阳交合的一个结果,有负阴抱阳的内在结构,有阳为阴之使、阴为阳之守的阴阳关系,有生化、运化的...
21
第十八章 脏腑六系
脏腑六系,以及伤寒六经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一言以敝之,它们是机体的抗病机制,在抗病机制之间有如下关系: (1)一系或一经抗病不利,则一系或一经病: (2)机体抗邪...
22
附 录
附 录 附表1 二十八病脉 附表2 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效能 附表3 主要激素的靶效应 附表4 肾上腺激素的靶效应 附表5 体质与患病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