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序

孙序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诚然,中医药学孕育于中华文化,植根于人民大众,其思源肇兴于上古,其理论奠基于《内》《难》,其方术首彰于仲景,历数千年之传承而源远流长,经亿万次临床而普济天下,为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竭尽精诚而奉献丰硕。但近百年来,中国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之攻击,中华文化亦随之受西方文化渗篡污毁之冲击,西风东渐之后,还原论之思维、资本营销之观念导致中医药学蒙尘受诟,迷信之诬、巫术之斥、废存之议等,时有沉渣泛起。进入21世纪,“东方之狮”觉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扶持促进,将发展中医药事业纳入国家战略,中医药学将遵循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沿着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之方向继往开来,阔步前行!此为中医药学之幸、中国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人类健康事业之幸!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记》曰“苟日新,日日新”。值此全民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之新时代,中医药学者以及致力中医药学传承创新之跨界学科学者,均当勤求古训、博采众长,追本溯源、阐幽发微,砥砺奋进、自强不息,以强健我中华医学之筋骨。

《岐黄思辨录》作者洪泉,乃山西大同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之教研员也!而其先严则毕业于上海医学院,专修皮肤科学,但常以中医药治病救人。自其先严见弃之后,洪泉虽以执教为业,但时常反思、比较中西医学之异同,深感中医药学之博大精深,遂发奋攻读,务求明辨中医理法方药,孜孜不缀十数年矣!日积月累,综合古典哲学、古文字学、现代医学,从理、法、方、药探讨中医学思维之关键所在,力图阐明三焦、经络系统之实质以及舌诊、脉诊的原理等重大理论问题,首倡“中医的最大特点是物质、功能、调节三位一体的生理、病理观”“脏腑六系”之说,并围绕脏腑六系理论结构,从方证入手,探讨《伤寒论》之精义。凡此,皆力求立足传统、汇通中西,志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遂终成五十万言之新著,名之曰《岐黄思辨录》。通观全书,堪称适合中医理论研究者、临床医师和传统文化爱好者之优秀读物。

余嘉其志行坚韧清俊、跨界融合奋力向前,故乐为之序!

二零二一年六月五日于北京

【序言作者】孙光荣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士后导师;第二届国医大师;第五届中央保健专家组成员;首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执行委员;首届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