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
3.加大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急难险重岗位锻炼的力度。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成才。完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工作制度,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党政机关中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选派到基层锻炼,主要安排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或急难险重岗位上工作。建立和推行年轻干部服务基层制度,采取扶贫、支教、建立联系点等多种方式,组织年轻干部深入实际,服务基层。选派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重点工程、信访岗位任职或挂职。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中锻炼年轻干部。加强管理,完善政策,提高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工作成效,真正使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经受考验,磨练意志,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调处利益冲突、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新途径新方法。
4.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培养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按规定应该交流的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组织交流。对长期在领导机关工作的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下级机关或基层工作,同时从基层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工作。加大优秀年轻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力度,重点交流列入后备干部名单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党政正职。坚持推动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干部交流,依托援藏、援疆和东西部地区对口协作关系,加大选派东、中部地区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力度,继续从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选派年轻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注意做好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三支队伍之间的交流。坚持多岗位培养锻炼年轻干部,重视正职岗位历练。对适合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但缺乏下一级党政正职任职经历的后备干部,要抓紧安排到党政正职岗位工作,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年轻干部交流培养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总结推广经验,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和实效。
5.加强年轻干部的源头建设。着眼于培养大批基层骨干和党政领导后备力量,大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建立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机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选调生制度,做好选调生工作与公务员录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等工作的政策衔接。努力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培养链。县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要逐步加大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使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成为领导机关工作人员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