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在全球范围内,对虚拟现实语境下数字影像交互的研究尚处于百家争鸣阶段,不同研究者对同一名词的解释甚至有不同意义。因此,在开始论述之前,先对这些可能引起歧义的词语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后续研究论述的开展。

虚拟现实(Visual Reality):以多源信息融合的三维动态视景为呈现方式,以参与者主动行为为交互手段,将参与者从自身所处的现实环境剥离并沉浸于所呈现的虚拟环境中的技术手段。虚拟现实技术凭借图形学研究得以长足发展,属于数字媒体技术范畴,但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内其他相关技术,如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等不将参与者与现实环境完全隔离的技术不在本研究讨论范围内。

数字影像(Digital Image):以数字化图像图形技术为制作工具,以视觉和听觉为感官介质,以活动影像为表现形式的作品。主要形态包括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动画、数字游戏、数字新闻等。数字影像属于数字媒体艺术范畴,但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内其他作品形态,如平面设计、网络应用、园林景观设计等不在本研究讨论范围内。

交互(Interaction):参与者与参与对象之间的交流互动,即在二者之间存在的由有意义的输入与输出形成的行为与反馈循环。交互强调行为与反馈之间的因果关联性,即参与者行为对作品呈现的直接影响。

参与者(Participant):在虚拟现实语境下数字影像的呈现中,交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交互行为的存在,原本的“创作者-作品-受众”的单向传达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交互行为实施者为代表的作品参与者共同参与作品的呈现。参与者在不同的作品形态和研究中被称为玩家(Player)或用户(User),本研究采用参与者这一称谓,因所研究作品形态不局限于数字游戏或交互新闻等当下最具代表性的领域。

二、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针对虚拟现实语境下数字影像的交互设计,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设计作品对其艺术传达、表现力、参与体验等品质进行评估,因此主要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设计贯穿研究为核心,提高设计主动性,将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实验评估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设计贯穿研究(Research through Design)

设计贯穿研究是综合文献研究、观察研究、文本分析研究、结构化问卷与半结构化访谈等研究方法的系统化研究方式的总称。这种研究方式多应用于提出新问题、新设计并对其进行验证的研究中,通过系统、踏实的研究,有依据、有目的地促使创意不断产生。同时,这种研究方式具有行为研究的倾向性与高重复性,通过系统化的研究流程将不同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于设计中,最终产生可评估验证的研究结果。

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了针对虚拟现实、数字影像和交互研究为主的文献研究,通过分析参与者体验而揭示显著内在联系的结构化问卷与半结构化访谈,从文献、观察和访谈角度完成作品原型设计。通过实验评估后分析结果进行迭代,最终细化完成作品设计并再次进行评估,得到可供讨论的结果。

设计贯穿研究的思路对整合以下各种研究方法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

2.文献研究

主要选取对虚拟现实、数字影像、交互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献,从文艺理论角度与实践探索角度分别了解其历史与现状,结合电影、动画、游戏、新闻等方面创作实践研究文献,通过分解其内部结构与特征以及横向比较,找到虚拟现实语境下数字影像交互创作的规律与特征。研究过程中分析作品及文献百余,但最终只选取了其中一部分典型代表进行论述。

3.观察研究

通过对虚拟现实语境下数字影像交互作品进行解构剖析,并对作品参与者交互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明确受众的交互习惯和偏好,然后挖掘这些偏好深层的意义,为交互品质的确定打下基础。

4.文本分析研究

本研究中关于交互品质的归纳采用了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所选取的来源文本进行分析,将其相关特征项提取为特征词,用于对虚拟现实语境下数字影像的交互行为进行描述性评价。归纳出的交互品质将在其后的研究中进行验证与使用。

5.结构化问卷与半结构化访谈

在本研究的量化研究部分,采用了高度可控的结构化问卷与更具深度的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与访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的前期、中期与后期被反复使用,针对不同的环节设计问卷与访谈内容,选择合适的被访者,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6.实验研究

通过对设计原型的实验测试,得到量化可评估的反馈,并用于设计产品的迭代。在研究中,选择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原型测试,一方面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对原型测试的干扰,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对实验过程的记录与评估。

(二)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如图1.1所示,本研究框架立足于虚拟现实、数字影像、交互行为三个部分,三者之间的交集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并据此以不同的方法展开研究,并将三部分紧密结合起来。如表1.1所示,本研究在不同层面上开展了分阶段的工作,分析、综合、设计三个层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交叉并相互支持的。

图1.1 研究框架

分析层面的工作最早开始,先期为确定选题的价值与可行性而进行必要的文献与作品研究。随后逐步建立研究框架,从艺术表现角度、技术实现角度与交互体验等多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

综合层面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新材料的获取与研究上,早期通过观察研究虚拟现实语境下数字影像交互的参与行为,并结合对学界研究者、业界实践者的访谈,确立选题与搭建研究框架;中期结合设计原型实验进行评估;后期利用问卷与访谈结果支持设计的迭代与实验结果的再次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分析材料为最终结论提供支持。

在设计层面,主要依据前期分析与综合研究结果进行原型设计。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量化研究,并根据分析与综合结果进行迭代并再次实验,以设计贯穿研究过程,对综合设计成果进行总结与反思

表1.1 研究分层与时间表

在此框架与分层基础上,本研究成果主题阐述将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二章主要回溯数字影像的特点及其在虚拟现实语境下的发展。虚拟现实作为实验室研究已超过半世纪的技术,与快速发展的数字影像之间早已有交集,数字影像凭借自身特点,在虚拟现实语境下有了新的契机,进而大放异彩。

第三章着重通过观察研究、作品分析、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对当下虚拟现实语境下数字影像的交互形式进行研究,结合虚拟现实数字影像的艺术与技术特征,分析其交互行为的特征,提出虚拟现实语境下数字影像的交互品质。

第四章的关注点是原型设计开发以及对原型的实验与评估分析。通过进一步的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得到一手经验作为后续研究的新材料。

第五章在原型设计与评估的基础上,对原型进行迭代,以完成正式版影像的创作,并对最终完成的虚拟现实语境下数字影像的交互作品进行再次实验评估与总结,对虚拟现实语境下数字影像的交互作品创作原则问题作出回答。

第六章对此前的研究过程进行综合反思,涵盖整个研究的所失所得以及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