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与评估

第五节 数据分析与评估

一、对影像的整体感受

将全部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后,研究者对各项描述进行平均值的计算。由于对6种交互品质有针对性的设计,因此平均值对各品质的描述性评价是反思设计效果的基础。表5.4将所有评价按照平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表中可见,预设的6种交互品质都取得了与预期较为一致的结果。

表5.4 对交互体验的描述性评价的平均值

续表

从整体来看,被试者对于影像中友善的、自由的、有趣的、自然的、丰富的等5种品质的感受较为明确,但对于迅捷的感受则相对弱于这5种品质,处于整体感受排序的中间。

结合实验中的观察与其后的交流,感觉不够迅捷的被试者认为,此种体验来自模拟太空行走时借助喷气背包转向与变速所需要的时间,而这正是影像为模拟太空真实状况所特意设计的。除此之外的交互体验,如开启气闸、操作机械臂回收实验对象等环节则能够体现“迅捷的”这一交互品质。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影像参与者对于是什么原因导致感受上的“迟滞”,或者将影像内容需求与交互设计体验相区分并没有明确的意识和概念。在今后的类似研究中,迅捷的交互品质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问卷调查才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反馈。

此外,被试者对于“友善的”品质体验达到了6.27的高分,远高于其他品质感受。尤其被试者在感受到影像所带来的太空中的孤寂感(2.65)的同时,认为影像交互具有如此高的友善度更加出乎研究者的预料。孤寂感是否反而提升了被试者对于友善的品质交互的感受?即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为此,研究者对这两个变量又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5.5所示。

表5.5 友善与孤立相关性检验

可以看到,“恶意或友善的”与“孤立或合群的”之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183,表示二者之间存在极弱的关系,几乎没有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基本排除由影像内容特性带来的高评分的可能,从而推断被试者对于影像交互的友善体验更可能来自交互设计本身。

二、对影像品质的因子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了解这15个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者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使用SPSS进行了降维,结果如下:

KMO值为0.642>0.5,较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Sig值3.9636E-15小于显著性水平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如表5.6所示,代表15个品质的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均能够被因子所提取,因此因子分析的结果是有效的。

表5.6 变量共同度表

表5.7展示了因子贡献的比率与结果,其中前五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大于1,且这五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之和占总初始特征值的68.353%,因此因子基本能够反应变量的特征。

表5.7 因子贡献率表

续表

经过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我们能够得到各因子比较明确的特征含义。从表5.8可以看出,每个代表品质的变量因子只在一个或少数几个成分的载荷较大。结合《太空一夜》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这15个品质以载荷高低为依据分为四个类型:创意、功能、体验、其他。

描述创意类型品质的词语包括标准或创新的、老套或全新的、保守或革新的三组,说明影像能够带给参与者新鲜感与创造力。这一类型的品质可以与奇观化表达相关联,要求设计师在创作中发挥创意,使影像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这种效果既包括影像内容层面和视听层面,也包括技术层面与体验层面,对参与者来说是一种综合的整体感受。

描述功能类型品质的词语包括混乱或清晰的、迟滞或迅捷的、复杂或简单的三组。其中,被试者对于“迅捷的”品质的理解与研究预期有所偏差,被试者更加倾向于将这一品质与影像功能等技术类特性相关联。这一结果与刘伟结合工业设计与交互设计对YPhone进行的相关研究的结果类似:如果不加引导,影像参与者会很自然地将该品质归结为功能设计的结果,而非为了交互体验所做的设计。

体验类型的品质是本研究的目标对象,这一分类包括受制或自由的、无聊或有趣的、贫乏或丰富的、恶意或友善的、机械或自然的、外行或专业的等6组词语。除了研究本身设定的词语之外,被试者认为影像对于太空体验的专业性模拟也增加了影像的整体体验的乐趣。

其他类型涵盖的三组词语因受到影像内容与视听表达影响而显得较为复杂。

表5.8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结合因子载荷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在本研究中,虚拟现实数字影像体验的描述分为四大类型,其中有些品质由于在多个成分上有较大载荷而成为连接不同类型的桥梁。如图5.16所示,在虚拟现实数字影像的创作中,创意、功能、体验与其他相关类型的品质是互相关联的,而其中体验类型的交互品质能够为虚拟现实数字影像带来重要的影响。

图5.16 四种类型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