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出击,清理太空垃圾
目前太空中有超过5厘来的垃圾10万枚,但从广袤的宇宙空间来说,分布还是十分稀疏的,十年才可能遇到一次。对这种垃圾可采用“太空拖网渔船”捕捞。
太空拖网渔船其实就是小飞船后面拖了根缆绳,绳上连了一个大的碳纤维网。与海上拖网渔船不同的是:这网的位置比飞船更高。如果要让网的位置比飞船低也可以,那网就会在飞船前面。太空拖网渔船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从小到1厘米的太空垃圾,到直径1米的卫星残骸,都能有效捕捉。
捕捉过程大概是这样的,远方有一个亮点出现了,它越来越大,可以看出这是一颗报废的侦察卫星。它冲进太空拖网渔船的口袋里,横冲直撞,使捕捞网产生一个异峰突起。整个“渔网”被牵扯着向后延伸、倒退。“猎物”在袋中几次左冲右突之后,终于筋疲力尽,乖乖地停在大口袋中的一个小兜之中。
除了用拖网渔船捕捞太空垃圾外,还有一种“垃圾扫荡轮”。这是直径1千米的碳纤维圆盘。盘面垂直于运动方向,并缓慢转动。小而慢的太空垃圾,击中圆盘,使圆盘变形,然后冲力耗尽,落到下面的网兜里。至于大而快的垃圾,则穿过圆盘,速度下降,进入低轨道。
在太空垃圾中还有一种黄澄澄、亮晶晶的东西,它是尿的结晶!这是早期航天员,将不易处理的生活垃圾直接排到太空造成的。可见,闪光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也可能是垃圾!
至于更大的太空垃圾,就只能派出“太空捕鲸船”,直接捕捞了。对于这种大件太空垃圾,人类早把它的来龙去脉摸得一清二楚,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地方,也“三年早知道”。出动太空捕鲸船,自然是手到擒来。
虽然我们把废弃的卫星和空间站称为大件太空垃圾,其实它们浑身是宝!且不说载人飞船中的太空笔、微波炉、太空牙刷、吸尘器等,可高价拍卖,供人收藏;即使是军用侦察卫星,加上目镜之后,也可成为一架小口径的天文望远镜,成为中学天文台、少年天文馆的抢手货。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可改装成家庭屋顶发电站。卫星中的电器芯片,其性能比民用产品至少高一个数量级,也受到追捧。至于卫星金属外壳,重熔后正是建造系留卫星的高档材料。有些早年发射的卫星,见证了该国航天发展的历史,正好做该国航天博物馆的藏品。
既然大块太空垃圾具有这么高的价值,那为什么过去任其坠落呢?主要原因是回收成本太高。有了飘移式太空电梯之后,回收太空垃圾才具备了经济价值。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三艘太空小艇呈“品”字形,抓住一座报废的空间站,在奔向系留卫星途中,不断地“矫枉过正”、斗折蛇行。
威胁到天梯缆绳安全的,还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流星”。这种微流星对天梯缆绳的削弱,目前还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好在微流星集中的区域不大,只要隔几年把这段缆绳换成新的就可以了。换下的缆绳只是强度有所削弱,还可用来做防弹衣、碳纤维复合构件、钓鱼竿、网球拍等,并非全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