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行金币

三、发行金币

反对的意见认为:货币缓慢贬值,会减少货币的窖藏,有利于集中资金发展生产和企业管理。给优秀职工加薪,是提高效益的法宝,但却会增加成本;如果对表现不佳的职工减薪,又会严重挫伤职工的士气。让货币缓慢贬值,企业家就不必为加薪烦恼了。而发行金币后,政府印钞权受到限制,缓慢货币贬值带来的好处就没有了!

另外,一国坚持金本位,而别的国家却让货币贬值,就会使商品失去竞争力。一次大战后,法国为改善本国经济状况,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放弃金本位制。到1922年,法郎购买力跌至1915年的43%,与英镑的比价从1914年的25.22∶1跌到1926年的240.2∶1。1929年,英美经济也步入窘境,而汇率低估的法国经济则相对稳定。当时德国失业人口450万,英国200万,而法国只有19万。在伤害别国经济的基础上,法国充分享受了货币低估带来的好处。

1931年9月20日,全球货币战升级,英国宣布脱离金本位,英镑对黄金贬值。9月29日挪威和瑞典也脱离了金本位,丹麦在一天后也做出同样的决定。1931年间,17个国家放弃了金本位。1930年6月,美国开始执行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元也加入到贬值大军之中,1933年4月至1934年1月,美元贬值幅度达到59%。1934年1月,美国国会终于通过“黄金储备法”,使美元对黄金下跌。

1936年法国再一次贬值法郎,意大利、荷兰和瑞士也在同年纷纷加入贬值大军。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才结束了货币贬值竞赛。货币贬值是国家调控经济的有效手段,重新捡起金本位制,是不是走前人的覆辙呢?

其实,从上述历史看:政府通过操控汇率,以邻为壑,改善本国经济,结果必然是汇率大战,贬值竞赛到了最后,没有赢家。不过都被打回原形而已!为了操控汇率而反对发行金币,并不可取。

铜币、镍币本身价值低,人们不会刮下上面的金属牟利。但金银币就不同了,这就造成金币的快速磨损。而更换磨损严重的金银币,对财政是很大的负担。不及时更换的话,由于劣币驱逐优币,最后贵金属含量将远低于法定币值,社会又会回到用碎银称重交易的状况。金属货币重量大,不便携带,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都不约而同地改用纸币、电子货币。

为防止有人故意锉刮金币牟利,可在金币外圆压上文字和齿圈;给金币打上编号;贴上防伪标志;外面涂一层透明膜。只要这层透明膜没坏,就可放心交易。如果透明膜坏了,就要去银行鉴定。釆用这种方法应能消除人为损坏金币。无论如何,伪造金币比伪造纸币、电子货币的成本高多了。

把金币作为流通货币大量发行,无疑能大大增加黄金的需求量。当市民在纸币和金币中二选一时,绝大多数人会首先用掉纸币,让金银币沉淀下来。如果每个家庭中沉淀1.5万元的金币,那么在全球各家庭中沉淀的贵金属,就会达到10万吨。这是人类5000年来所积累黄金的5倍!所以发行金币后,根本不必担心金币无法脱手。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特别是有许多国家因战乱和经济危机,每年通货膨胀率达到2位数。在这些国家,金银币一定会受到热烈的追捧。

历史上废除金币的主要原因是:黄金增长幅度远低于商品增长。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危害实体经济的运行。所以历史最终用纸币取代了金币。但到太空采矿阶段,铁镍小行星中蕴藏的贵金属是如此之多,以至于足够人类开采几万年。因此在太空时代,黄金蕴藏量不足的问题不存在。

以金币代替大额纸钞。将有力地抑制通货膨胀。如今,将可买一套四合院的钱存银行50年。取出后连本带息只够买个卫生间。如果发行金币,金价低时可按金币面值购物、交税。如果金价飙升,居民可按金币所含黄金价值兑换,亏损也不大。还可把金币当作文物收藏起来。

发行金币还可减少政府财政负担。为了增加伪造成本,纸币面额一般不超过100元。需要大量的高级纸张。纸币防伪,印刷困难,使用年限短。每年回收残破纸币,是个不小的负担。而金币没有以旧换新问题,通过制造金币,还能得到一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