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采矿的规模
航天活动,归根到底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人类的利益。从太空电梯回到地面的高昂费用决定:近期只有开采贵金属才有利可图。那么到小行星开采贵金属,能不能全凭计算机和机器人操纵,实现无人工厂呢?
太空采矿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很容易遇到事前忽略的问题。而机器人看起来聪明,但不会变通,只会按人类事先设定的程序运行。对于去小行星采矿、提炼贵金属这么复杂的工程,遇到突发情况,机器人很难应对。
另外,采用地面遥控的办法也不可行。地球到灵神星平均有几亿千米,从灵神星向地球发射信息后,要过一个小时才能收到反馈命令。即使这个命令无比英明,但也是马后炮!因此太空采矿必须有人就近操纵。
到小行星带捡几块矿石回地球研究,两三个人就够了。但要商业化开发小行星,仅机械化采矿就不能少于几十人。而采矿辅助人员会达到一线操作人员的几倍:到小行星采矿,来回至少5年。这期间每名宇航员消耗的食物、空气和水要超过500吨。这比100平方米的土地更重。因此太空采矿飞船上必须实现食物、空气和水的循环。加上设备维修保养的人员,基地应有几百人才行。
因为贵金属矿石的含金量很低,即使带回上亿吨金矿石。也不过值数千亿元!飞船航行十多亿千米,耗资万亿,只带回数千亿的矿石,那真会成为笑话。因此必须就地提炼黄金。于是要有一整套黄金、铂金的冶炼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机械、化工等部门。这样算,总共需要数千人。
去小行星采矿,来回就要5年,代价很高。职工干几年就返回地球,肯定不合算。让员工在寒冷孤独的小行星禁欲十几年,太不合乎人性了,所以要带上配偶,这样就有孩子和学校。因为时间长,物品多有损坏,要有各行各业的修理人员;人多,时间长,难免生病,这就需要医院。飞船上还需要娱乐,要游戏,要新闻等。这样至少应容纳数万人。
总之,即使大量采用机器人,采用高度自动化方式生产,一座太空贵金属提炼基地,也要达到10万人的规模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