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播种植物

五、播种植物

由于不断地投掷冰块,被改造的行星上必然会出现湿地。播种植物的时机终于成熟了!虽然此时行星大气压和空气成分与地球上还很不一样,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都适应不了。但只要采用基因技术,还是能培养出适应被改造行星环境的植物。

因为要让行星大气变得跟地球大气差不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大部分物种都会适应环境保留下来。因此,凡是准备移植到金星上的食用植物,都必须对人类无害。先让小白鼠试吃,然后是猴子,最后由自愿者试吃。不仅要确保试吃者的健康,还要确保不会影响试吃者后代的健康。

最开始引入的是藻类,将其埋藏到冰块中央投入行星后。因为没有天敌,在浅海中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沉入海底,被泥沙覆盖最终将变成石油。

接着引入的是苔藓、地衣,它们在没有土壤的岩石上也能很好的生长。还能加速岩石的风化,是培育土壤的先锋。接下来就是豆科的草本植物了,它们能吸收空之中的氮,增加土壤中的氮肥。最后才轮到木本植物登场,因为木本植物对土壤厚度要求高,没有苔藓和草本植物在前面冲锋陷阵,木本植物根本没有生存的可能。这些植物倒㐲在凹地,再被泥沙掩盖,最终将会变成煤。

地球上,农民常施放除草剂,防止杂草与作物争夺水分、肥料和阳光。除草剂会污染土壤,人吃了含除草剂的食物,会生病。而且除草剂用多了,杂草也会对除草剂产生抗药性。必须增大施药重,最后使除草剂无效。怎样解开这一死结呢?最好的办法是:让所有引入的植物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这样就无所谓杂草了。

全部由经济作物组成的世界,能不能和谐相处,实现生态平衡呢?植物学家们设计了许多套经济作物生态组合,并建立了多个实验室检验这些生态组合是否稳定(在外界干扰下能不能恢复平衡)。最后终于选出一套经济效益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组合。

正常的生态系统不能没有动物和微生物。不过在二氧化碳超过90%的环境中,高等动物不可能存在。就是昆虫也很难生存。暂时就仅引入微生物吧。这又要求进行大量的测试。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微生物就是这种“小人”:它是很容易变异的。它今天不致病,不等于将来不致病。因此引入的每种微生物,都要通过基因工程让它有个“死穴”。万一将来它背叛人类,人类就可用药物点其“死穴”,将其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