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2016年,当启动这项研究的时候,我们打算用不超过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但随着调查的展开和研究的推进,我们发现,这项研究的复杂性和难度,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估。一度,我们陷入到深深的迷茫中,不知道前行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幸运的是,我们,真的是我们,一个有着共同学术理想的、充满凝聚力和协同力的研究团队,在面对种种困难的时候,总是能互相鼓励,没有丝毫的懈怠,总是能坚定而乐观地走下去。终于,历经六年,我们完成了这部沉甸甸的书稿。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杨星星和孙信茹完成了项目的总体设计,拟定了详尽的研究计划,制定了具体的研究方案,这为本项研究明确了方向与路径。此后,两位老师带领着他们的学生,在德宏、迪庆、怒江和西双版纳等地,开展了持续数年的实地调查,通过查阅文献材料、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和手段,获取了百万字的田野材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此后,两位老师带领同学们展开持续性的研究,不断有成果陆续发表,并形成了最终研究成果。

这个成果,是集体辛劳与智慧的集合,也是我们这个学术共同体不断成长的忠实见证。参与这项研究的同学有:

博士研究生王东林、赵亚净、段虹、赵洁、甘庆超、唐优悠、黄博、张露予。

硕士研究生叶星、张方亮、赵小咪、陈馨馨、彭庆、安淑蕊、郭建丽、李思颖、窦翔、金京艺、杨文庆、杨文波、杨碧悠。

他们,是我们指导的学生,更是我们学术探寻的同行者,他们或参与了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或参与了多次的田野作业,或参与了后期的专题研究。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共同书写,也才书写了共同的我们。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开启人生的新航程,有的成为我们的同事,有的成为我们的同行,有的成为崭露头角的媒体人,有的继续求学深造……每个人,都在新的位置上,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们最想表达的,是深深的感激之情。我们首先要感谢身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辛勤耕耘的数代媒体人们,你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历史的书写者。你们在工作岗位上的点点滴滴,你们对工作实际的真知灼见,你们对从业历程的深情回望,都是一笔笔弥足珍贵的财富。与你们每次的促膝长谈,都会让我们在平实讲述中步入一幅幅动人的历史图景。你们,才是这项研究的真正主角。我们还要感谢在此项研究开展过程中,给予我们无私帮助和支持的学界同行、朋友以及我们挚爱的家人,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克服一道道难关,才有了经历跋涉终见大美的可能。最后,我们要感谢一墨读书会的读友们,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学术空间里,读友们的每一次分享,每一次研讨,每一次激辩,都是这项研究向上成长的机会,特别是2021年刚刚加入读书会的年轻读友们,你们的校读与商榷,让我们得以重新检视自己的疏漏与不足。

学术之路是没有尽头的,这项研究同样没有画上句号。我们由衷地希望,我们、我们的同行者以及后来者,能一起在这希望的田野上,种植出丰厚的果实。

杨星星 孙信茹

2022年3月1日于天水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