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点 时 间

清 点 时 间

刘治坤

最近,我读完了曹文轩的《草房子》。主人公桑桑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在小学六年级时被诊断出了绝症。他这才开始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才开始珍惜身边每一个人的爱。最后,他的病被一位中医治好了,一切化险为夷。这次独特的生命体验,让桑桑似乎瞬间长大了许多。

看到这个结局,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如释重负。可我还是留了个疑问:当一个人所剩时日不多时,为什么他的生命质量是常人的好几倍?

小时候,我常常在闲暇时,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我总对未来抱着无限多的希望,给自己定下了许许多多的目标,却并没有要为其努力的意思。那时总是想:“我的人生还长着呢!就算把活过的年头再活一遍,大学也还没毕业。”于是,我就抱着这些“无限的可能”懵懵懂懂地过了几年,蓦然回首,发现那时的梦想连基石都没有铺下。再来清点我的时间,发现若将活过的年头再活一遍,已人近中年。

这着实令我吓了一跳,并且使我感到惶恐不安了。

时间这东西,说它快也不快,说它慢也不慢。说它快,人一动不动地静坐十分钟,感觉都非常煎熬;说它慢,只要想着那么一点儿事,一整天也能不知不觉地从指尖溜走。那时候,像葛朗台一样,口袋里装着一大把金子般的时间,闲着没事就掏出来数一数,感慨一番金子真多,盘算着每枚金币要怎么花,却又将金子分文未动地重新塞回口袋。后来,渐渐长大,发现口袋上有一个永远堵不上的口子,金子正哗哗地流着,我却不以为然,心想,反正有的是金子,漏也漏不完。当再次翻看口袋时,发现金子少了许多,心里不禁没了底:我的金子还能维持多久?我能在金子漏光之前,用它们做些有意义的事吗?

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逝去,这既有好处,更有坏处。好处是不会让人惶惶不可终日,认为活着就是等死;坏处是使人没有压力,总认为自己的时间很多,从而一事无成。许多人总把事情寄托给未来,结果飞来横祸,时间就定格在一段没有质量的生命里。就算一个人平安无事地达到高寿,若他总是“明日复明日”,又能成就什么事呢?许多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时间还很多,殊不知,只有把口袋里的“金子”拿出来体现它的价值,它才算是财富。归根结底,一个人若是没有“时间马上会流光”的危机感,他的生命就很难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如此想来,桑桑的绝症并不是上天给他的磨难,相反,这是上天赏赐给他最好的礼物。这份礼物改变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让他对生命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那些较为乐观的绝症患者,总会把最后的日子安排得无比充实,因为他们的时间是可以清点明白的,他们不会把事情寄托在虚无的“未来”上。因此,这段日子的质量,往往能体现这位病人的半生之愿。当然,有些康复的病人,如桑桑,有了这段珍贵的体验,更会百倍地珍惜生命中接下来的每一天。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收到这样可怕的“礼物”。不过,若是我们也学会倒数着活好生命的每一天,让口袋里的“金子”物尽其用,就算时间忽然流尽,我们也不会感到遗憾和懊悔吧。在清点自己的时间时,让我们把每一天,当作人生中最后的一天来过,那样,生命是不是会更加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