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王上)(對)
創業克己數十春①,四海升平樂安寧。敬事而信忠孝悌,節用愛人頌萬民。
(白)寡人南京鳳陽府人氏,洪武之孫,永樂之子。承先君基業,駕坐北京。先君駕崩,文武扶朕登基,改年號②洪熙王在位。清早設朝,衹見得官兒啟奏。(内白)啟奏萬③歲,郭駙馬來至午門候旨見駕。(王)口旨傳出,宣他上殿。(内)④主公口旨下,郭駙馬上殿。(内)隨旨朝。(郭上)主公在上,臣郭威參⑤見。(王)駙馬不必屈膝⑥,平身講話。(郭)主公隆恩。(坐)主公龍體⑦可安?(王)就這罷⑧了。駙馬卻好?(郭)與臣賜福。(王)且問駙馬,上殿有何本奏?(郭)臣在班部朝房,接了一表,上殿奏主得知。(主)長隨呈表上來,待朕一觀。(看)我當何處表文,原是兩池國造反,元都候有表求救。駙馬你看,那家征⑨討者可矣?(郭)依我之見,宣常國公上殿,掛他軍中爲帥,攻打應昌,萬無一失。(王)駙馬本奏有理。官兒,⑩昌,便爲首功。那家不遵⑪,上方劍爲令。(二呼)臣遵旨。(二下)(王白)寡人便說,他兩家俱都征討,寡人喜不自勝⑫。長隨,與孤輦⑬車回宮。(唱)
太平年間文爲首,世亂⑭年間武當先。一般都是娘生養,誰不貪生樂清閑。高官享祿素平享,出力報效理當然⑮。長隨官,與孤輦車演。(下)
校註:
①『己』原作『基』,『數『原作『数』。
②原作『号』。
③原作『万』。
④原文此處無『内』字。皮影劇本中的念白有時不註明人物,而以符號『△』以示區别。今爲便於閱讀,由註者根據上下文的稱呼添加。後文中此類情況不再特别說明。
⑤原作『参』。
⑥『屈』原作『去』,『膝』原作『滕』,形誤。
⑦原作『体』。
⑧就這樣了。『罷『原作『罢』。
⑨原作『鎮』。
⑩此處有缺漏。原可能漏鈔幾行甚至一頁。依劇情,當有常國公保舉郭駙馬一同出戰的情節,所以纔說是『他兩家俱都征討』,後文郭駙馬纔爲此報復常家。
⑪原作『尊』。
⑫原作『盛』。
⑬原作『赞』,形誤。
⑭原作『乱』。
⑮『出』原作『』,『報』原作『报』,『效』原作『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