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要素观测体系

2.1.2 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要素观测体系

盐池生态站与保护区内各类监测点,共同合作完成了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服务监测工作。盐池生态站以保护区内典型的灌木林生态系统为主要观测对象,围绕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类别,开展荒漠生态系统固碳效益、水资源调节效益、土壤保育效益等方面的监测。保护区科研监测科和各管理站点,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林地资源监测和土壤养分状况监测等工作。

盐池生态站和保护区开展生态监测基础条件建设、生态过程和生态要素观测、生态数据管理等的相关标准体系,如下。

(1)基础标准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 20399—2006)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GB/T 35822—2018)

荒漠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建设规范(LY/T 1753—2008)

(2)观测标准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LY/T 1752—2008)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98—2007)

干旱、半干旱区荒漠(沙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2092—2013)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处理统计规范(LY/T 1957—2011)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 1955—2011)

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GB/T 27648—2011)

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GB/T 14467—1993)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LY/T 2241—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HJ 710.1—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哺乳动物(HJ 710.3—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鸟类(HJ 710.4—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HJ 710.5—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两栖动物(HJ 710.6—2014)

(3)数据标准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数据管理规范(LY/T 251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