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评估结果
(1)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评估主要结果
①荒漠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功能物质量
哈巴湖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每年的水资源供给量为8994.57×104m3,其中凝结水形成量为3272.38×104m3、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供给量为5722.19×104m3。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每年的水资源供给量与盐池县每年可利用水资源量相当,在维持区域水资源安全、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②荒漠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物质量
哈巴湖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每年可净化水质5558.30×104m3;每年可固碳1.56×104t,释放氧气4.16×104t;每年可从大气吸收有害气体0.57×104t,可吸附大气粉尘61.00×104t;每年可实现牧草和农作物增产1.73×104t,可固沙361.58×104t。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每年的固碳量约为盐池县碳排放量的5.57%,可吸收宁夏全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1.67%,其固沙量相当于宁夏全区年土壤流失量的3.6%。
③荒漠生态系统支持服务功能物质量
哈巴湖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每年流失土壤可在其他区域形成新土壤4.71×104t;每年通过固沙可保持土壤关键养分9.58×104t,等效于17.85×104t 化肥的养分含量;分布有维管植物571 种、野生脊椎动物169 种。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每年的土壤养分保持量相当于盐池县农用化肥年用量的10 倍以上,其分布植物种约占盐池县分布植物种的96.8%,其分布脊椎动物种约占宁夏全区脊椎动物种的30%以上。
④荒漠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物质量
哈巴湖保护区开展荒漠旅游每年最多可接待64 万人次,并可提供50 个荒漠旅游管理就业岗位和300 个荒漠资源管护就业岗位;其开展荒漠生态系统科学教育的基地共2 处,基础设施面积总计3942.90 平方米。保护区在哈巴湖管理站设有盐池县唯一的荒漠旅游景区,并提供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其博物馆和盐池生态站是吴忠市仅有的2 处荒漠生态系统和荒漠化防治科学教育基地。
(2)保护区各管理站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评估结果
哈巴湖保护区各管理站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的高低,与林地面积、草地面积、水域面积、荒漠旅游场地面积和科学教育基地面积等密切相关。总体而言,哈巴湖管理站荒漠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的物质量均高于其他管理站,这主要得益于其具有更大面积的林地、草地、水域、旅游场所和科教基地。由于哈巴湖管理站具有良好的荒漠景观和旅游设施,所以成为宁夏知名的荒漠旅游景区,这也意味着其要更加严格地做好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协调工作,确保在开展荒漠旅游、科学教育等活动的同时,使得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免遭影响与破坏。
(3)保护区各地类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评估结果
哈巴湖保护区灌木林地具有与乔木林地类似的生态服务功能,能够在防风固沙、水资源供给、净化大气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评估结果显示,保护区灌木林地是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的主要贡献地类。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严格地保护灌木林资源,保障其能够长期、可持续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保护区今后开展植被建设时,应优先选用抗逆性强的乡土灌木种,不仅有助于降低植被建设成本,还为相对较高的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提供保证,也为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持续增强创造前提条件。
(4)不同起源灌木林和乔木林服务功能物质量评估结果
哈巴湖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以灌木林为主、乔木林为辅,以人工林为主、天然林为辅。评估结果显示,保护区的人工灌木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贡献量最大。与此同时,这些人工灌木林经过较长时间的生长和繁衍,已经出现人工灌木与天然草本植物混生、人工灌木群落自然演替等现象,使得大量人工灌木林呈现出自然或近自然的特征。由此可见,经过长期的植被恢复和植被建设,大面积人工灌木林已成为区域重要的自然资产,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以长期、可持续地发挥,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