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 调节服务功能

3.7.2 调节服务功能

(1)净化水质

哈巴湖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各地类净化水质的数量与其地下水资源供给量相等。其中,灌木林地净化水质的量最大,草地和其他林地次之,乔木林最小(表3-7;图3-11)。

图3-11 荒漠生态系统各地类净化水质服务功能物质量

由于灌木林地和草地的蒸散量要小于乔木林地,所以在实际情况中,单位面积灌木林地、草地和其他林地的净化水质数量要高于乔木林地。

(2)固碳释氧

单位面积乔木林的固碳释氧能力,通常高于灌木林。但是由于受到水资源的约束,半干旱区乔木林的固碳释氧能力并不能完全得以发挥。尽管半干旱区的乔木林比灌木林具有略高的固碳释氧功能,但这是建立在对水资源更多消耗的前提之下实现的。保护区灌木林地固碳量和释氧量最大,约为乔木林地的5.3 倍。此外,其他林地(疏林地)也具备一定的固碳释氧功能(表3-7;图3-12)。

图3-12 荒漠生态系统各地类固碳释氧服务功能物质量

由于保护区固碳释氧功能主要由灌木林地承担,而灌木林地具有较为敏感的碳汇与碳源年际转换特征,所以应尽可能降低对灌木林地的人为干扰,使其能够正常生长并在较长时间里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碳汇。

(3)净化大气

目前,大气污染物的清除主要依靠植物吸收或吸附。对于具有相当规模的能源生产和油气化工企业的盐池县而言,县域内良好的植被对于净化大气、改善环境治理至关重要。保护区灌木林吸收大气污染物、吸附大气粉尘的数量均为乔木林地的10~15 倍,其他林地(疏林地)的林木也具有一定的净化大气的服务功能(表3-7;图3-13、3-14)。

在半干旱区,灌木具有比乔木更强的干旱适应性,在大多数立地条件下无须人工管护即可正常生长。同时,灌木也具有更为便捷的营造和更新优势,通过播种或低扰动植苗便可成活,通过刈割、平茬等方式即可实现更新,其营造和经营成本较低,能够确保其长期稳定地发挥有害气体吸收和大气粉尘滞留的生态服务功能。因此,在半干旱地区开展以净化大气为目的的植被建设时,应以营造灌木林为主。

图3-13 荒漠生态系统各地类吸收大气污染物服务功能物质量

图3-14 荒漠生态系统各地类滞尘服务功能物质量

(4)防风固沙

荒漠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包括区域防护和固沙2 项评估内容,但是区域防护服务功能无法进行地类归属,因而仅对固沙服务功能进行地类统计分析。保护区灌木林地年固沙量为229.08×104t,分别为乔木林地、其他林地和草地年固沙量的13.1倍、4.5倍和3.6倍(表3-7;图3-15)。

图3-15 荒漠生态系统各地类固沙服务功能物质量

在半干旱区,灌木林地和草地因为能够提供良好的近地表覆盖,使得近地表风速大幅降低,因而具有比乔木林更优的防风固沙能力。同时,灌木林和草地作为地带性植被类型,具有比乔木林更强的适应性。因此,在半干旱区开展以防风固沙为主要目的的植被建设时,应在充分发挥区域植被自然修复潜力的前提下,以乡土灌草植被建设为重点,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生态建设及后期管护的成本,还可使植被固沙功能得以长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