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文化服务功能

3.5.4 文化服务功能

(1)景观游憩

哈巴湖保护区开展荒漠旅游每年可接待游客64 万人次并可提供350 个就业岗位。

近年来,保护区每年接待游客约12 万人次,尚不足可接待游客数量的20%,仍具备较大的接待容量。保护区每年接待游客人数,约为盐池县旅游接待人数的10%,并且有效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促进了县域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同时,通过吸纳本地居民开展荒漠旅游管理和资源管护工作,促进了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并为盐池县乃至宁夏全区旅游资源优化布局创造了条件。

(2)科学教育

哈巴湖保护区开展科学教育的基地包括博物馆和盐池生态站,建设面积共3942.90 m2;同时,设置有各类科教宣传标牌200 余块。

宁夏作为唯一的省级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在防沙治沙、生态建设与恢复方面取得了众多成就。盐池县作为宁夏受荒漠化和沙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通过20 余年的不懈奋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北京林业大学盐池生态站所在的沙泉湾,作为盐池县乃至宁夏全区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示范区,流动沙地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成为宁夏重要的防沙治沙治理成效展示平台,也是宁夏荒漠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

保护区博物馆全面展现了保护区自然条件、荒漠植物资源、荒漠化防治历程和建设成效,成为盐池县乃至宁夏全区荒漠生态系统科普宣教的重要基地。

盐池生态站经过长期科研攻关,提出了适用于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工作高效开展的“沙泉湾范式”,揭示了荒漠生态系统诸多不为人知的隐秘环节和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发现了十余种优良的沙地土壤功能微生物菌种材料,研发了多项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新技术,已成为宁夏开展防沙治沙新材料和新技术研发、荒漠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科学研究、高水平荒漠化防治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今后应不断加大对保护区科学教育基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科学认识,向公众普及如何科学认识荒漠、如何高效开展荒漠化防治,促进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科学教育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