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赵松庭竹笛国际艺术中心成立举办“赵松庭先生竹笛艺术风格及其风格的形成”研讨会

2015年赵松庭竹笛国际艺术中心成立举办“赵松庭先生竹笛艺术风格及其风格的形成”研讨会

“赵松庭先生竹笛艺术风格及其风格的形成”研讨会于2015年11月11日上午在浙江音乐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海内外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学者们畅谈赵松庭先生竹笛艺术、笛艺风格。主讲嘉宾有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何宽钊、台湾琴圆国乐团团长林谷珍先生、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郑祖襄教授、浙江音乐学院著名音乐理论家王同教授、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杨易禾教授、杜如松教授。

研讨会上,郑祖襄教授首先以赵松庭先生在20世纪中国为竹笛艺术带来的创造与影响为论点展开论述,分别从赵松庭先生对竹笛乐器的研究、开发;演奏法的挖掘与创造;作品创作;对竹笛文化与历史的研究及其树立的一代竹笛教学理念,多角度多方面地解析、论述,将赵松庭先生一生为笛,对竹笛艺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及贡献层次分明地进行了展示。

王同教授,通过赵松庭先生的成长背景以及从艺道路等角度,展示了赵老一生所体现的人性直率、其笛乐创作上的人文情怀与脱俗的价值取向以及赵老对竹笛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之举。

重新审视赵松庭先生所走过的历程,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20世纪中国民间音乐发展的脉络,而且通过对历史的梳理能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一个艺术家是如何在民间艺术与新时代文明的摩擦与冲击之中发难、求索、融合直至创新,将民间传统艺术引向一个新高度。

林谷珍老师通过介绍赵松庭先生的生平,提出赵老的成长所在的“浙中古镇”是其诗礼乐舞的民间启蒙之源。赵老所成长的家庭,一门三杰,书香门第香火相继是其坚持教育、坚持以一位文人姿态研究传承笛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林老师通过赵老不同时期的笛乐作品、笛理论研究等著作,分析其不同阶段的精神升华。

何宽钊教授利用音乐美学的辩证思维,谈赵松庭先生笛乐的风格与技术,深入剖析赵老的笛乐思想。同时,对赵松庭先生的演奏艺术提出了“声”与“情”的辩证观点,“声”是条件,“情”是根据,要使演奏成为艺术,必须做到声情并茂。

赵松庭先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据其自身对竹笛艺术历史、乐律以及不断丰富的演奏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技术与理论的教学道路。研讨会接近尾声时,由浙江音乐学院杨易禾教授、杜如松教授分别总结发言。

韩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