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早晨》与赵松庭的艺术精神

浅谈《早晨》与赵松庭的艺术精神

晨,日出前后之时。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云:“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茅盾《子夜》说:“清晨五时许,疏疏落落下了几点雨。”张道洽以七律咏梅,道出“莫讶清晨将鹤出,孤筇行过竹西庵”。皮日休叹曰:“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1954年春,赵松庭先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疗养,一位南方文人笛者,在北方创作了他的第一首笛子曲《早晨》,这是赵先生笛曲创作之路的起始,此曲更在无形中为南北笛艺笛乐的地域性风格差异衔架起了一座桥梁。

赵松庭先生曾于其著作《笛艺春秋》中这样记述:

整个青年时代的艺术实践,使我学到了许多在那个时代的专业院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在笛子演奏技巧上,我熟悉了昆曲的典雅、秀丽,以声带情的伴奏风格,以及技巧上的八字诀:抑、扬、顿、挫、颤、叠、赠、打;我熟悉了“乱弹”“高腔”的热闹、粗犷、活泼的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一个基本风格——尽量保持和发挥浙东地区的乡土气息和我们的民族风格。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我以自己的笛声,倾诉着对家乡的恋情,对老师的怀念,描绘了自己最熟悉的社会生活。

这段话可以从赵先生一生所改编创作的作品中得以印证。不同的笛曲,诉说着南北风格融汇运用而成的不同笛韵。

从混合拍子的借鉴,到“颤”“叠”“赠”“打”“剁”“吐”“花”“滑”八技的灵活运用,令当时的听者、笛者耳目一新,这“新”正是竹笛发展之路上的一个“早晨”,有新技巧、新融合,有新的韵味、新的感受。

笛曲因笛者心中所想,将能够表现的技巧最大限度地运用进来,是对艺术内涵的表达手法,即“技巧为音乐服务”。谢嘉幸先生在《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一书中就音乐技术作如下的解释:“音乐技术蕴含的里层话语结构中,包括三个基本的主题:创作、表演和工艺。”

道较之于技则更上层,即为艺术精神。他将唢呐的循环呼吸技法移植于笛,丰富了笛子的演奏技巧。他努力融南、北两派之精华,以北派的气融入南派的韵,创立一种不同于完全北派或者南派的新的流派,为竹笛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迎来一个新的“早晨”,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韩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