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度中国竹笛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在2016年度中国竹笛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首先,我代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对《国乐飘香》浙江音乐学院首届国乐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大会在开创浙音多个第一的基础上,勇闯先河,圆满成功!昨晚五位大师隆重“出岫”,真才实学、炉火纯青的表演,可说是一台叹为观止的经典演出。来自台湾的林谷芳大师,集国学国乐为一体,它既是演奏会又可以说是演讲会,水乳交融,难得一遇。五位大师强大的“气场”,完全征服了听众。尤其是最后林先生“老乡说”的点睛之笔,更让我们感受“钟灵毓秀”浙江人的风采,当然,也包括古芳这个“女婿”!

今天又是浙音赵松庭竹笛国际艺术中心2016年度中国竹笛高峰论坛,深感高朋满座,盛况空前!

之前杜如松给我打电话,只是说有两台音乐会,让我来听听,后来文化部科技司听说我来杭州,就决定把全国艺术院校民族器乐展演的工作会放在一起开,就有了这次一石多鸟的活动。

参加论坛,不能光说“拜年”话,我想,借此机会和竹笛界的朋友们说说心里话。

一、多年写作竹笛曲的回顾

说来我和笛子还是真有渊源。我小时候吹过竹笛,也吹过长笛。我回顾算了一下,从20世纪70年代,到2013年,一共写了七部笛曲:

1. 1979年,《雪映红梅》,刘锡津、霍殿行、赵越超共同创作,中唱出了唱片;

2. 1980年,《春潮》,人民音乐出版社出了简谱版,并出了唱片;

3. 1982年,《乌苏里情歌》;

4. 1999年,应邀为新加坡华乐团写的一台协奏曲音乐会之一——两乐章竹笛协奏曲《日出乌苏里》;

5. 2007年,为天津歌舞剧院委约笙箫双协奏曲《古镇书香》;

6. 2009年,委约为台湾普音公司写作交响乐队与竹笛之《牧笛协奏曲》,由闫惠昌指挥,浙江交响乐团、台湾女笛手徐曼妮演奏,2010年在杭州录音,在台湾出版发行;

7. 2013年,完成竹笛与乐队《雪意断桥》,戴亚首演后经多位演奏家倾情演奏,传播广泛,201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总谱后,供不应求,今年又再版加印,人民音乐出版社说,现在此种情况实不多见。

我说这些,实在没有自夸的意思,我只是告诉大家,我是真喜欢竹笛,笛子是一个“上得高雅殿堂,下得大众土房”的好乐器!

二、追求与希望

跟竹笛演奏家们套磁,下面,我就想说说在竹笛艺术上,实实在在的追求与希望。

在座的都是竹笛演奏艺术的行家里手,我不可班门弄斧。从技术层面说,音准,快字儿,复杂多变的节奏等,都不在话下。我想强调的,是最能激发作曲家创作乐思的最重要的两点要素:音色与韵味,这属于“音乐”表现的范围。

1.音色。先说说音色,我觉得,音色是竹笛艺术的美感之源,是唤醒人性、感动人心的钥匙。它表现出演奏家的品味、气质、高雅的档次和艺术水准。音色是最独具特色的音乐要素,是演奏家个性的最鲜明体现。我有一位歌唱家朋友,是全国最好的女高音之一。她有一次跟我聊起帕瓦罗蒂,说听帕瓦罗蒂的辉煌动人的音色,想和他做爱。我当时听了很震惊,但是过后想想,这确实是艺术感人的精粹所在。美丽动人的音色,唤起人性的原始之爱,具有“洪荒之力”。所有对美的追求,都可以在音色中体现。所以,我请竹笛演奏家们关注你的音色,这是音乐或者说乐器打动人、感染人的最有效的要素之一。

2.韵味。再说说韵味。韵味,是竹笛艺术的本质,它能以如此巨大的传播能力,响遍中华大地,是它具有深厚的文化之源,讲不完的中国故事。竹笛在演奏中给人的深度感染力、动人的力量,浓郁的特色与个性,特别是文化的自信,很多都在韵味中体现。为什么有人演奏什么毛病也没有,却苍白无力,味如嚼蜡?有的人演奏虽有瑕疵,却打动人心?就是因为有味道、有境界的演奏,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韵味十足是引人入胜的捷径。

举两个例子。多年前,我曾为一位年轻演奏家写了一部多乐章协奏曲,平心而论青年演奏家奏得相当好,音准、节奏、张力、技巧,无懈可击,但就是感觉缺少点什么,就像烧水不开锅,就是达不到沸点。演奏大师冯少先眼馋了三年,终于等到版权解禁的时候。冯大师上手,音乐的底蕴、风格味道、声音的色彩、扎实的音质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冯先生年事已高,免不了有错音的瑕疵,但是,大师魅力无比的强大气场,可以强力拨动听众的心弦。所以人们说,一点不错的是学生,虽有暇却魅力无限的是大师!

所以,我说文化是根基,韵味是它开出的花朵!韵味是艺术生命,韵味更是厚重文化。演奏家真正懂得其中重要与奥妙,会有奇效,会有飞跃!

三、向往

发挥一切力量,争取更多的优秀竹笛作品诞生,这是竹笛艺术发展繁荣的要务和重中之重。

总体说,我们的竹笛作品还是太少,优秀的、传世的经典,更是稀缺。我们要《愁空山》《竹枝词》那样开拓竹笛技巧、炫技的作品,更需要出自传统,旋律动人,雅俗共赏的作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现实生活里的音乐爱好者,竹笛爱好者,多创造演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好作品,多留下一些让人记得住的好旋律。

刘锡津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
2016年11月15日
注: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