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五 文字图形法

实训五 文字图形法

实训准备

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把时空的影像变化转码成视觉可见的符号系统,使人类可以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完整地传承先人的智慧和精神财富,让后人能通过间接的文字想象出画面,了解历史和学习技术经验。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和语言一样,都是交流信息的工具,同时蕴含一定的意义与审美价值,有渊源的历史沿革,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及社会属性。因此,文字设计或字体设计一直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生热衷于探索的一个领域,同时将文字应用于各种创意设计中也是设计师常用的设计方法之一。本项目所要做的图形创意,即从文字入手,创造出新的影像。

文字在语言学中指书面语等人们意识表达的视觉形式,在人们的视觉印象中是可以被直接辨识的,它是一种形、音、意同步的符号,看到一个文字的图形形象,会调动记忆、联想、发音等各种大脑功能进行综合识别,会产生主题性联想,比如,看到“春天”这两个字,大脑中会闪现春意盎然的场景;看到“柠檬”两个字,就会联想到柠檬的黄色、清新的香气,还有酸爽的味道。由于人们对文字长期的使用和认知,即使文字有部分的残缺,仍能通过“字形”“词组”“句子”等关系来对其进行识别。

下面就利用文字的这一特点做一个实验,如图3-46所示。

图3-46 设计作品(靳埭强)

实训步骤一:文字自由变换的形态设计

操作软件:Illustrator CC 2018。

操作步骤如下:

(1)文字本身与创意图形效果结合,可以使文字跳脱出原有的文字框架,创造新的图形效果。接下来用“美”这个字作为案例进行简单示范。以“美”这个文字做文字翻页图形,首先打上文字,扩展文字外观,加入渐变颜色效果,如图3-47所示。

图3-47 文字填充渐变效果

(2)复制文字,运用自由变换工具进行透视,调整出翻页透视效果,如图3-48所示。

图3-48 复制并使用自由变换工具

实训步骤二:制作文字翻页创意图形

(1)全选变换好的三个文字图形,使用混合工具增加步数,接着复制出一份图形,勾选“镜像效果”复选框,完成文字翻页效果,如图3-49~图3-51所示。

图3-49 制作“美”字翻页创意图形示范操作(一)

图3-50 制作“美”字翻页创意图形示范操作(二)

图3-51 制作“美”字翻页创意图形示范操作(三)

(2)将图形延展到海报中,加入透镜效果,增加色彩,图形之间相互穿插以增加层次感,完成整体效果作业。同理,只要是文字类,无论什么文字都可以套用同等效果达到所需设计目的,如图3-52所示。

图3-52 制作其他文字翻页创意图形示范操作

实训小结

在设计中根据创意需要和创作目的,通常要对文字的字体进行再设计,以实现字体与字体、字体与图形的有机组合。在对图形和文字本身进行设计时,设计师还要充分考虑文字与图形的空间组合关系。

注意:在安排文字的位置、结构变化与字体组合时,应充分考虑文字的可读性及其是否符合整体要求和审美需要,切勿仅为了形式而设计。

知识拓展:文字图形化设计

课后提升

案例一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系列作品

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通常说的波普艺术被翻译成流行是不准确的,它的本质是平常。安迪·沃霍尔的艺术是一种平常的艺术,就是将艺术品贫民化和世俗化,大量复制与传播。人们现在称他是大师,是因为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潮流,但他的创作精神是做最朴素的艺术,以最为平常和容易的方式传播艺术。

安迪·沃霍尔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作为作品原型,如坎贝尔汤罐,绝对伏特加,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以及玛丽莲·梦露、迈克尔·杰克逊最直白的头像照片等。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冷漠、疏离的感觉和画面效果。

图3-53所示为安迪·沃霍尔的肖像,其作品而今作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时尚品被大量应用在家居、服装等时尚产品上,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内在的感情,如图3-54所示。

图3-53 安迪·沃霍尔

图3-54 安迪·沃霍尔系列作品

案例二 视觉设计界诗人——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

1938年,在一个德国小镇上,有位世界级平面设计大师诞生了,那便是冈特·兰堡(图3-55)。他所引领的强调视觉传达的准确性、形象性和理性的新流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平面设计的重要发展之一。它与现代艺术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该运动的艺术影响因素之一是产生了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各种风格,特别是立体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等。

图3-55 冈特·兰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新流派——观念形象设计,在美国、欧洲盛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的观念形象设计流派的代表便是“视觉诗人”派。冈特·兰堡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时期的视觉作品被要求理性地、形象地、精准地传达信息,这在平面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他的作品总是通过寻常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含义,通过隐喻的物体使人联想到实际事物。他的代表作是土豆系列作品(图3-56)。在那个饥饿时期土豆救活了德国人民,因此,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土豆文化是他本能领悟的民族文化,是他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图3-56 冈特·兰堡系列作品

案例三 黄海系列电影海报

在黄海(图3-57)的作品中,有许多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他为其注入自己独特的东方美学和创意。大幅的留白和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是他将东方色彩和现代美学结合起来的独特风格,在国内乃至国际,他都“独树一帜”,是近年国产电影市场崛起的受惠者。随着一批优质国产电影的出海,黄海设计的海报也得以被世界看见。黄海说:“它带给我很多可以更广泛接触这个行业的机会,不但是国产电影,还有国外电影。”

黄海最开始创作广告,后来其创作目的变成传递他对一部电影的感受。“原来我对电影海报的认识是‘电影广告’,是典型的电影信息,但现在我会更介意一部电影带给观众的感受,我认为这才是电影的魅力。”

黄海为电影《黄金时代》(图3-58)设计了五款国际版海报。该作品已经走出“中国红”的刻板印象,根据不同国家、地区观众不同的审美趣味,单独设计视觉语言。面对亚洲观众,黄海普遍用到了“泼墨”,他认为“泼墨”表达的是自由。但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写工具,并不为西方观众所熟悉,于是在英文版海报里,他改用钢笔的笔尖。后来他觉得这样表现还不够,又在画面右上侧加上一树梅花,寓意文人的孤傲高洁。

黄海为韩国电影《寄生虫》设计的海报如图3-59所示,它被导演奉俊昊用作冲击奥斯卡金像奖的版本。电影《寄生虫》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等重要奖项。

黄海为2019年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设计了所有海报,他本人最喜欢“手捧江山”这张,如图3-60所示。

图3-57 黄海

图3-58 《黄金时代》电影海报

图3-59 《寄生虫》电影海报

图3-60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海报

黄海联合英国手工海报制作公司Dark City Gallery为黑泽明电影作品《乱》设计了两款全新的艺术海报,以“帷幕”为主题创作(左侧为国际版,右侧为日本版)。黄海介绍:这次发布的《乱》电影海报的主题是“帷幕”,如图3-61所示。“帷幕”这个词起源于古代战争词汇,指天子谋划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海报中,帷幕破开,一文字秀虎走进纷争的战乱。

图3-61 《乱》电影海报

从海报中也可以感受到“一个乱的时代”。点开大图可看到细节满满,血色染成的“乱”字由无数武士的身体剪影组成。文字中还蕴藏着一文字秀虎的三个儿子,他们以激昂的姿势置身于战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