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游踪

康有为游踪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1898年9月21日),大清王朝真正的当家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重掌大权。同时,京师军士四出,捕杀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成功逃脱,不愿逃、来不及逃的谭嗣同、杨锐等“戊戌六君子”,于几天后,未经审理,直接被斩首于菜市口,维新派官员尽数罢黜,维新运动几乎彻底失败。

根据康有为游记、《康南海自编年谱》以及康氏次女康同璧(字文佩)所撰《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等史料,不难勾勒出康有为逃生后流亡海外的路线图。(以下称引此二书分别省称《年谱》及《年谱续编》)

政变前一天,康有为乘火车到天津,次日乘英国太古公司轮船“重庆号”前往上海,经九死一生,在英国人的保护和接应下,于十四日到达香港。维新派另一领袖梁启超则在政变当天躲入日本使馆,后乘日舰逃亡日本。康有为亦于九月五日东渡日本,从此,师徒二人开始了十馀年的流亡生涯。

康有为先是在日本旅居数月,但清廷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康有为离日。康有为于是渡太平洋到达加拿大维多利亚港,赴温哥华。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渡大西洋至伦敦,试图寻求英国政府支持他营救光绪帝,推翻慈禧太后政权,实行立宪。未果,于次月返回加拿大。这是康有为第一次到欧洲。九月,他假道日本回香港探视病母。

二十六年(1900)正月,康有为旅居新加坡,后迁居槟榔屿,于十月底往游印度,居大吉岭三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四月,出印度,漫游缅甸、爪哇。于三十年(1904)正月,还香港省母。二月,再游海外,过安南、游暹罗,至锡兰,入红海,于四月底五月初到苏伊士运河,赴意大利。然后游览法国、瑞士、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然后返回巴黎,赴英国小住,游丹麦。七月,赴挪威、瑞典,八月还丹麦,游柏林,往比利时,赴荷兰。二十日,返回英国。这是康有为第二次到欧洲。九月底,乘船赴加拿大。

三十一年(1905)正月,赴美国,“一年以来,巡览美国殆遍”。十一月,离美往游墨西哥。

三十二年(1906)六月,渡大西洋,第三次游欧洲。“无一日不在游中,自谓鸿飞冥冥,扶摇九万,直入于寥天矣”。(《年谱续编》,第60页。)七月,游意大利、德国、瑞典、瑞士,“自是即以瑞典为固定地”,“漫游欧土”。十一月,再游德国(《年谱续编》,第68页。)。十二月,游荷兰、比利时、法国、摩纳哥等国。三十三年(1907)正月,游西班牙、葡萄牙,经法国到英国。二月,渡大西洋至纽约。十月,再游巴黎,赴土耳其,第三次游瑞士,再游奥地利。三十四年(1908)二月,往游埃及。四月,再游德国、奥地利。五月,游挪威。六月,游览东欧匈牙利、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国。月底抵土耳其,七月初往雅典,游希腊。然后“再穿瑞士山,假道地中海泛大西洋,还槟榔屿”。九月,到达槟榔屿。

宣统元年(1909)正月,自槟榔屿启程,第四次赴欧洲。经红海,游埃及、巴勒斯坦。三月至瑞士,四月至英国,五月赴加拿大。六月,再一次返回欧洲,过苏伊士运河到锡兰。七月,重返槟榔屿。九月,再游印度。冬,仍居槟榔屿。这一年,康有为五十二岁。

常年的流亡令人疲惫,加之年事渐高,康有为“寄梁启超诗,有‘大地辙环吾倦矣,扶桑日出汝凄其’之句”。“从此心怀故国,不复再作远游矣”。(《年谱续编》,第87页。)此后这半年,除了偶尔回香港探视老母外,康有为在南洋居住。

宣统二年(1910)五月,康有为去日本,生活了三年,直到民国二年(1913)十月归香港奔母丧。十一月扶榇归葬广州南海故里,从此结束了奔波海外十六年的漫长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