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智慧》简介
《东方的智慧》这本书是由.(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创作的,《东方的智慧》共有31章节
1
一
...
2
《西藏大解脱书》的心理学阐释
...
3
1.东西方思想之间的差异
承蒙伊文思—温慈博士(Evans-Wentz)的信任,让我对这样一部阐述重要东方“心理学”观点的著作进行评论。我在这里不得不使用引号,这个事实表明心理学这个术语...
4
2.正文评论
在开始对本书进行评论之前,我必须不吝笔墨让读者了解心理学论文与神圣的宗教经典之间的区别。科学家面对研究对象时公正客观的态度,可能会与其情感价值观相违背,而且这种...
5
顶礼句
东方的经典通常以西方人往往在结尾中出现的内容开始。西方人在大段的论证之后,最终以结论部分结束(conclusio finalis)。我们通常以最普通和为人熟知的...
6
前 言
神(此处指藏传佛教中的佛和护法神)是原型思想形式,属于报身。[14]神的寂静相和忿怒相在《西藏度亡经》提到的禅修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象征着对立面。在化身中,对立...
7
向心的本性致敬
这部分清晰指出心的本性是无意识的,因为其特征为“永恒的、未知的、不可见的、未被认知的”。但是它也具有积极的一面,这与东方经验一致。这些特征是“永远澄明的、永存的...
8
未见本心的结果
“关于庸俗的心的知识广为流传。”这个心明确指的是每个人的意识之心,与之对应的是未被了知的心的本质,也就是无意识。“那些未见本心,也不了解自身的人也会寻觅”这些教...
9
欲望之后果
那些“被欲望束缚的人是无法见到澄清光明的”。所谓的“澄清光明”(Clear Light)指的还是心的本质。欲望总渴求外部满足。这会锻造出一条锁链,将人束缚在意识...
10
超越的和好(At-one-ment)
“因为根本没有任何二元对立,所以多元也不对。”这无疑是东方思想中最重要的根本法则之一。并没有什么对立:上下是同一棵树。如同《翠玉录》中所说:“高就是低,低就是高...
11
自性大解脱
我不止一次提到这一点:让感受从意识转到意识淡薄的状态具有解脱的功效。虽然可能不那么精确,但是我也曾经描述过引发人格转变的超越性功用。我也强调过自发进行的无意识补...
12
心的本质
本部分包括一个有价值的心理学内容。书中说:“心具有直觉性(‘可以迅速了知的’)智慧。”这里,“心”是指当下觉知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就是本能地传递先前经验的总...
13
心的称呼
描述“难懂的”和“晦涩的”观念的术语往往众多,这是理解这些观念的重要信息源。这些术语往往展现了这些观念飘忽的或具有争议的本质,即使这个观念就来自其产生的国家、宗...
14
心的永恒性
我已经解释了作为集体无意识一项特征的“永恒性”的意义。“自性解脱瑜伽”(yoga of self-liberation)据说就是用意识来重新整合已忘记的过去记忆...
15
真 心
这部分描述的是出离意识状态的心[25],这在东方非常普遍。类似的描述也可见于中文文献中,比如《慧命经》说: 不生不灭,不去不来。 双忘寂静最灵虚,海水澄清潭月溶...
16
心非造作
这部分强调真心无有任何特点,因此是非造作的。但是,宣称其非造作可能是非逻辑的,因为这相当于它有了个“特点”。实际上,对于一个不能分别,没有任何特点,甚至“不可知...
17
内观的瑜伽
关于了知一心和无意识,还有什么疑虑吗?在这部分可以遣除这些问题。“一心是空性和无有任何因缘的,个体的心灵与之类似,如同虚空一般。”一心和个体心灵同样是空性和空无...
18
内在之法
法(dharma)、法则(law)、真理(truth)和指引(guidance)都是“心外无有”(nowhere save in the mind)。因此无意识...
19
神奇的教诲
这部分把心灵称作“自然智”(Natural Wisdom),这与我在描述无意识的象征作用时用的表达非常相像。我用的是“自然的象征”[29],当时我还对本书一无所...
20
伟大之路的四个阶段
书中说道:“这种禅修是离于定(心灵专注力)的。”通常瑜伽修习需要高度的专注力。我想我们都明白专注力意味着什么,但是要想理解东方人指的专注力非常困难。我们所了知的...
21
伟大的光
在绝大多数的神秘主义当中,证悟过程中最重要的神秘体验通常用光(Light)来指称。这是个耐人寻味的悖论:向着在我们看来完全黑暗的地方前行,结果却会产生光明。然而...
22
作为涅槃之路的瑜伽
这部分指出的方法是完全消融意识的最好方法之一,这种瑜伽的目标似乎是这样的:“没有行为和行为的作者,所以如果寻求,那么行为的作者和非作者到处都是,因此所有果位都到...
23
《西藏度亡经》的心理学阐释
在进行心理学阐释之前,我向读者简要介绍下这部经典。《西藏度亡经》,或者叫《中阴解脱法》(Bardo Thödol)[3],是一部为濒死之人和亡人讲授的佛经。与《...
24
二
...
25
瑜伽与西方
西方世界知晓瑜伽已经近百年了。虽然在两千年前,印度就有智者、裸体主义者(gymnosophists)和意守丹田的冥想者(omphalosceptics)把各种类...
26
铃木大拙《禅学入门》序言
铃木大拙关于禅宗的著作是最近几十年来对尚存佛教最好的介绍之一。禅学本身是植根于巴利藏这棵树而结出来的最重要的果实。[2]我们对铃木大拙这位作者感恩不尽:首先感激...
27
东方禅修的心理学
我的朋友海因里希·齐默(Heinrich Zimmer)曾经指出:瑜伽与印度宗教建筑关系密切。可惜他不幸早逝,这是印度学研究的重大损失。假如你目睹过印度生活的方...
28
印度的圣人
海因里希·齐默对体鲁瓦那马莱的马哈希大师[2]一直以来都很感兴趣。我从印度回来后,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关于这位南印度的当代圣人和智者。我不知道我的朋友是否对我居...
29
三
...
30
《易经》序言
我不是汉学家,所以给《易经》这部伟大、独一无二的书写序言一定是我个人经历的证言。我也想借此良机再次向故友卫礼贤致敬。他深知翻译《易经》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他的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