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的和好(At-one-ment)

超越的和好(At-one-ment)

“因为根本没有任何二元对立,所以多元也不对。”这无疑是东方思想中最重要的根本法则之一。并没有什么对立:上下是同一棵树。如同《翠玉录》中所说:“高就是低,低就是高,只有这样,才可以抵达‘一’的奇迹。”[16]多元论更是幻觉,因为所有分离的形式都起源于一的心灵基体当中,这是无意识的最深处。我们书中的陈述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指的是主观因素,以及因刺激而累积形成的信息。这个刺激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以先前经验来解读每个新的知觉。“先前经验”可以一直回溯到本能,进而到“遗传来的”和“内在的”心灵功能所具有的结构,即人类心灵祖先的和“永恒”的法则。但是书中的这种描述忽略了对外部世界可能的超越,这样的问题对古印度的数论哲学来说并不陌生。在数论哲学中,真实自我(prakriti)和本性(purusha)是本有(Universal Being)在两个维度上的极致,进而形成宇宙中的二元对立。如果一个人认同生命的一元论起源,那他不得不闭眼面对一切的二元论和多元论,忘却一切的存在。问题自然会生起:“为什么一会表现为多,而最终的实相却是一如的(All-One)?多元的起因,或者说,产生这种多元虚幻的起因是什么?如果一对自身满意,为什么要在多种镜像中显现自身呢?哪一个更真实呢?是照镜的它更真实?还是它用的镜更真实?”也许我们不该问这样的问题,因为根本就没有答案。

从心理学意义上说,“和好”的获得是通过从意识世界的“撤退”实现的。在无意识的最高阶段,不再有什么“暴风骤雨”,因为无有什么再被分别,以至于无法产生紧张和冲突,而这种冲突仅仅存在于现实的表层上。

可以使不可调和的存在(轮回和涅槃)合二为一的心(Mind),终究还是我们的心(our mind)。这种说法表达了深切的谦卑,抑或是一种过分的狂妄?这是否意味着宇宙之心“无非就是”我们的心?抑或我们的心就是宇宙之心?可以确认的是后者是对的,而且对东方人来说,这并非是狂妄的说法;相反,这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真理。用我们的话说,这相当于“我就是上帝”。这是个无法比较的“神秘”体验,虽然对西方人来说,这种说法会招致高度的反感;但是东方人的价值观非常不同,他们认为自己的心灵与这些本初的存在一直有关联,而且从未断裂过。东方人共有的内倾性态度从来不会允许可感观的世界阻断自身与无意识的连接;尽管也有人从唯物的角度来思考,但是心灵的实体性从未因此遭到严重的质疑。唯一可以与之进行类比的事实是:原始人的心,会把梦境和现实混淆。我们不会武断地说东方人的心灵观念原始。这自然不行,因为我们知道他们的文明和分辨令人惊叹。然而原始心灵存在于基体之中,这一点非常正确,因为这种观点重视心灵现象的效用(比如灵和鬼魂)。西方人只是简单地将另外一种原始人具有的能力发展了,这就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地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的能力,过程中牺牲了人的抽象。我们的自然科学就是原始人强大观察能力的缩影,我们只是在其中加了一点点抽象,因为害怕被事实所抵触。而东方人却是另外的情况,他们大大拓展了原始人的心灵,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抽象方式。事实只能讲精彩的故事,但是也仅此而已。

因此,如果东方人说心每个人本自具有,欧洲人则相信万物背后存有客观真实,而这种真实大多源于人自身的观察,有时候是他的解读(所以他确实害怕太多的抽象);两种迥异的方式与狂妄和谦卑无关,或者说前者的狂妄或谦卑并不比后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