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口义》简介
《章太炎口义》这本书是由.虞云国编创作的,《章太炎口义》共有44章节
1
封面页
...
2
目录
导读 菿汉微言 菿汉昌言 经言一 经言二 经言三 连语一 区言一 区言二 菿汉雅言札记 经学 群经第一 小学第二 史学 正史第一 编年第二 别史第三 杂史第四 ...
3
导读
口义,原为唐代明经考试的一种方式,即口头答述经义。进入宋代以后,“口义”转变为一种著述体裁,即学生对先生的谈话式讲课的笔录疏记。例如,教育家胡瑗的《周易口义》即...
4
菿汉微言
此中所述余杭章先生口义百六十七首,起自乙卯,讫于丙辰之初。就所臆持,次弟疋记。凡诸眇义,古近希有,不自私利,布之世间,亦檀度之行也。丙辰仲春,弟子歙县吴承仕记。...
5
菿汉昌言
...
6
经言一
乾以资始而行健,坤以得主而有常。乾即阿赖邪识,为万法缘起,故曰资始;恒转,故曰行健。坤即意根,执阿赖邪识为我,故曰得主;恒审思量,故曰有常。按《维摩诘经》:“无...
7
经言二
佛家所谓外道,如顺世师辈,专为放诞而湛于嗜欲。此即西晋清谈之士,言弥高而行弥下者,斯诚与道背驰也。若婆罗门之阿德门,僧祛之神我,修习四禅八定,皆学焉而未至者,非...
8
经言三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此其欲行也。如痿人不忘起,久客不忘返,身虽未行,其意已行矣。闻与行并,此所谓知行合一也。食禄不避其难,不义不济其言,并立不耻温饱之...
9
连语一
《诗》《书》《春秋》,非可以一日治也,《礼》《乐》繁而不可尽也。《论语》分条而说,得一言可以为善人君子。自孔壁未发,安国未传授以前,陆贾、董仲舒已多引之,虽无专...
10
区言一
恻隐羞恶,生而具者也,以为性善可也。辞让必非生而具者,观夫儿童岐,分果必务多,得物必相竞,虽让之父兄,情有不厌;蛮貊之人,家自为社,交相陵暴,夺掠禽鱼,争取畜产...
11
区言二
隋唐之相禅,武氏之代兴,其臣效死者寡。及安史为乱,以死勤事不辱伪命者如此其?也,则同类与胡虏异也。 唐太宗谋取建成,问李勣,李勣辞。及高宗欲立武氏,勣乃对以“陛...
12
菿汉雅言札记
...
13
经学
...
14
群经第一
先生云:伏羲画卦,乃揭示中国舆地之四至八到。 先生云:《周易》最难了澈,佛法入中土,乃得会通。 章太炎篆书《王辅嗣易略例》(王弼,字辅嗣) 焦循为《易通释》,取...
15
小学第二
先生云:仓颉前,已先有造书者。亦犹后稷以前,神农已务稼穑;后夔以前,伶伦已作律吕也。 《说文》:“赖,赢也。”《史记·高纪》“无赖”,《集解》引晋灼:“赖,利也...
16
史学
...
17
正史第一
先生云:《史记》为诸史之宗,文章虽美,而用在实录,勿以文人之见求之。 先生云:“注疏者,八股之先河。明清之奏议,八股之支派也。词曲既有史,八股取士,逾数百年,其...
18
编年第二
先生云:《通鉴》考定正史之误,且多补苴阙轶,故独为信史,非专以贯穿纪传为能。 先生云:中夏立国,代有史官,据日历以编年纪事,某年某月某日有何大事,可考而知。民国...
19
别史第三
余昔游东,得写本温氏《南疆逸史》,为香山刘樾杭借去。先生为余言:“当就温氏书,及王氏《永历实录》及其他明季事状,为《后明史》,以继万氏。三帝当箸纪,而鲁监国、郑...
20
杂史第四
先生云:顾亭林尝得李自成窖金,以是饶于财,因设票号,属傅青主主之。始明时票号规则不善,亭林与青主更立新制,天下信从。闻山西人云。 先生云:世传亭林始创会党规模,...
21
舆地第五
先生云:大秦为拉丁,拂菻为佛朗哥。 先生云:突厥为唐所驱,匈奴为汉所驱,转入欧洲,为今之土耳其、匈牙利。 先生云:大秦即罗马。其曰大秦者,明非本称,乃实中国所号...
22
典志第六
日本箸膝以居,庳几以冯,荐土以寝,故空首褒拜,悉如旧礼。诸踞榻之国则绝之。古之九拜,今可率者,其惟肃撎与持节持戟之倚拜乎。 先生《与章行严论改革国会书》云:“监...
23
姓氏第七
先生云:以桓公伐山戎斩孤竹观之,则夷、齐为山戎种,所谓鲜卑大人者是。其姓墨胎,亦虏姓,非汉姓也。 先生云:姜姓也,逋子为氐羌。《后汉书》曰:西羌之本盖姜姓之别。...
24
史评第八
先生云:明末忠贤谥,宜用明代所赐,不容以清人伪谥污之。如史道邻应称忠靖,不称忠正;何忠湘应称忠烈,不称忠诚;瞿稼宣应称文忠,不称忠宣。乃定法也。 唐刘子玄覃精名...
25
哲学
...
26
儒家第一
先生云:孟、荀皆大儒。尊孟摈荀,是一偏之见。 先生云:儒家不信鬼神,而言有命;墨家尊信鬼神,而言无命。此似自相剌缪者,不知墨子之非命,正以成立宗教。彼之尊天右鬼...
27
墨家第二
先生云:墨子之传,绝于汉后。其兼爱、尚同、天志之说,守城之技,经说之辩皆亡矣;而明鬼独率循勿替,汉晋后道士,皆其流也。 凡立宗教者,必以音乐庄严之具,感触人心,...
28
道家第三
道若无歧,宇宙至今如抟炭,大地至今如熟乳矣。 老子之道,任于汉文,而太史公《儒林列传》言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是老氏固与名法相倚也。 先生云:道家老子,本是史官,...
29
名家第四
凡正名者,亦非一家之术,儒道墨法,必兼是学,然后能立能破。故儒有《荀子·正名》,墨有《经说上下》,皆名家之真谛,散在诸子者也。 儒、墨皆自有宗旨,其立论自有所为...
30
法家第五
先生云:法家有二种:其一为术,其一为法。《韩非子·定法》曰:“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