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别集第一
魏晋南北朝隋
一日,余过先生,先生正览陆士衡《吊魏武帝文》,至“雄心摧于弱情,壮图终于哀志,长筭屈于短日,远迹顿于促路”,先生指示余曰:“此虽吊文,抑何似谤书也!”焘按:士衡家世在吴,累叶将相,羽翼吴运。士衡以瑚琏俊才,直国灭家丧,不能展用佐时,既以孙皓举土委魏,作《辨亡论》以著其得失,其发愤讥评武帝,正言若反,非无病而呻也。
先生云:晋人善言名理,而施之诗,则无佳致。观兰亭禊集倡和诸作,如出一手,略无佳句。
唐
先生云:陆宣公奏议,剀切详明,自成一格;微伤于冗,加以剪裁,则尽善矣。
先生云:诗人穷如子美,亦云至矣。傥无子美之穷,而漫效之,非修辞立诚之道。
宋金元明
先生云:宋人五言律诗,其佳者入唐人之室,次亦可仿佛。若七律,则气体不振,迥判鸿沟。
余问先生曰:“万季野《明史》,文章尔雅,远过其师黄太冲,何也?”先生曰:“《待访录》在太冲生平述作中,已为佳制,他文更不足观。”
先生一日阅明人奏议,指示余,谓:“明人奏议,有时语气粗厉,直同漫骂,施之侪辈,尚为不可,而当时漫不为怪,何也?”
先生云:杨椒山妻请代夫死疏,出王世贞手笔。
先生云:诗人当通小学。明时七子,宗法盛唐,徒欲学其风骨,不知温醇尔雅之风,断非通俗常言所能刻画。
清
曾忆数年前晏先生于寓庐,出船山诗集质先生。先生曰:船山之诗清。可谓一字之褒。
先生云:清诗如王、朱二家,以运用僻典为能事,造字遣辞,不能由己。
先生云:古人之诗,皆有为而作。清代王贻上、朱竹垞平均计之,几日一诗,流连风景之不足,品题碑版,抚摩金石,亦皆以长篇纪之。诗之本义,荡然尽矣。
余尝语先生:王贻上《秋柳》诗出,南北名士,几皆属和,岂其诗为感于宏光南都之覆而作与?先生曰:原倡如“残照西风白下门”,“相逢南雁皆愁语”,“朱门草没大功坊”,则略似有所指,余则填塞故实,疑莫能明也。
先生谓:毛西河诗特有清奇之趣,视朱竹垞为胜,可为二家定评。
先生云:姚姬传大父以明部曹降清,故鼐于明末忠逸,尠所表扬。
先生为余言:碑志之文易作,而铭难工。清代作者,曾涤生差胜。焘按:《海军总长程君碑铭》《大总统黎公碑铭》,直凌轶伯喈,为先生最惬心之作。
现代
旭初云:见先生草《庐山志序》,咄嗟之顷,不加点窜,当代宗匠,见之失色。
旭初云:先生尝谓:“碑志之文,近无能手。”或问先生,他日表墓之文当谁属,先生不语。顷之,其人又曰:“然则季刚何如?”先生曰:“季刚之文枯槁。”不及其他。
汪旭初言:马君宗霍从先生榷论近日文笔,先生以马君籍湖南,乃曰:“王湘绮为能近雅,曾涤生为能近俗。”因进曰:“先生之文何如?”先生曰:“吾文在雅俗之间。”先生既殁,旭初过余,见余述先生雅言,告余记之。
余问先生曰:“自明陈氏之《皇明经世文编》出,而魏氏有《清经世文编》之辑。魏氏之书,学者薄其陈腐,不肯寓目。然清代政制尚茫然,则立法议政,其隔阂者多矣。”先生曰:“魏氏之书而外,近人缪荃孙为盛康所选之《清经世文续编》,亦可供学人之浏览。”余为《华国》杂志撰《改革学制私议》,先生见之莞尔曰:“是文当入《民国经世文编》。”